他走了20年,还有那么多人怀念他,追思他,讨论他,学习他;他,就在我们身边,他的音容笑貌,就在我们眼前……2017年12月8日,“纪念蒋齐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798映画廊举办。会议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映画廊协办,开得隆重、端庄、热烈、深入,学术氛围浓烈。与会者纷纷发言,回忆、陈述、讨论、评价了蒋齐生及其对新闻摄影的巨大贡献,展望了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对未来中国新闻摄影走向和新闻摄影拍摄与传播的影响。
纪念蒋齐生百年诞辰座谈会会场 许林摄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徐祖根,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副会长、人民日报摄影部原主任蒋铎,摄影史学家理论家评论家鲍昆、刘铁生、李树峰、赵俊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盛希贵,知名摄影记者王文澜、邓维、解海龙、郭建设、张兆增、卢北峰,知名图片编辑闻丹青、徐京星、巴义尔,知名媒体人王苗、刘阳、司苏实、霍玮、殷德俭、严志刚、罗大卫、郭广林、贾晓霞,以及蒋齐生先生后人蒋新华、蒋燕燕等40多人出席并发言,10多家媒体参加了采访报道。
会议由徐祖根会长主持,他安排笔者第一个发言。我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蒋齐生的生平,蒋齐生对新闻摄影与学会工作的杰出贡献,同时概要说明了座谈会的意义。
许林发言 匡柔茜摄
从实践到理论、教育都倾注心血
他对中国新闻摄影贡献巨大
1917年12月,蒋齐生出生于陕西户县,1937年9月与郑德芳女士结婚,同年11月入延安陕北公学。1938-1945年,因被怀疑有特嫌,在延安保安处被审查并关押,后查无实据,留在保安处工作。1946年调新华社,历任总编室副主任、摄影记者、摄影部副主任、研究员。
1954年,蒋齐生开始研究新闻摄影理论,先后发表有关文章30万字。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任记者期间和之后,他拍摄过《老舍》《梅兰芳》《蒋兆和》(下图)《胡志明》《李四光》《陶玉玲》《肖三》《吴晗》《张汀》等一批传神的新闻人物现场肖像。
1966年,蒋齐生受文革冲击靠边站,1973年恢复在新华社摄影部的工作。1982年离休。离休后的蒋齐生,专注于摄影史和新闻摄影理论的研究,陆续编著出版了《中国摄影史1937-1949》《摄影史记》《新闻摄影140年》《新闻摄影论集》《新闻摄影的价值与规律》《历史的瞬间与瞬间的历史——新闻摄影佳作一百个范例》《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及其它》等著作。
蒋齐生十分关心大学新闻摄影教育,对新闻摄影教材的编写与课程设置倾注了很多心血。令人感动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身患重病的他经常抱病与《新闻摄影自学考试大纲》和《新闻摄影》教材编写组成员谈话,具体指导新闻摄影教材的编写工作。
蒋齐生还十分关心传播新闻摄影的报纸的工作。《人民摄影》(1988年1月)报的前身是《摄影报》(1983年9月)和《中国摄影报》(1985年7月),这张报纸对中国新闻摄影的报道是全面的、深入的、广泛的。从报纸创刊之日起,蒋齐生老人就给予了热情的关怀与帮助,加上报纸编辑部的创造性的勤奋工作,很快就成为一张深受全国读者尤其是专业摄影工作者和新闻摄影爱好者喜爱的报纸。
离休前的1981年,由蒋齐生牵头,首都新闻学会新闻摄影学术组组成评选小组,评选了1980年度全国好新闻照片,并于当年11月-12月在北京举办了“首都新闻摄影展览”。
1983年10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学会在天津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选举了学会第一届领导成员,蒋齐生被推举出任第一任会长。1995年8月卸任,担任名誉会长。
老人家太累了,1997年7月9日,蒋齐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待人宽厚、扶持新秀的长者风范
他对新闻摄影学会的引领作用无人取代
蒋齐生领导创建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后,举办和设立了诸多新闻摄影理论活动和新闻摄影奖项:
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
每年编辑出版一本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或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论文集,评选中国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
为鼓励和培养中青年人才,评选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
为推动报纸总编辑重视新闻摄影报道,设立并评选总编辑慧眼奖;
为推动摄影记者拍好照片和报纸用好照片,评选全国优秀新闻照片和评选全国报纸版面,并为中国新闻奖评选推荐优秀参评新闻照片;
1990年8月,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蒋齐生会长讲话;
…………
此外,蒋齐生对有才华的新闻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满腔热情地扶持、鼓励,对不同意见有宽松、宽容、宽厚的君子雅量,最大限度地团结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同为繁荣中国新闻摄影而奋斗。
有三件事令我没齿难忘:
一是1984-1988年,我参加了一些新闻摄影评选,看到一些评委拿到照片总是先看照片说明,根据说明所表述的新闻事实来投票。结果是,一些新闻事件突出,但瞬间形象平平,甚至非常差劲的照片入选为“优秀作品”。这引起我的思考:新闻摄影评选,到底是评摄影,还是评事件?是以形象表现为主,还是以文字描述为主?
1985年1月蒋齐生在家中 许林摄
1989年3月,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在福州举办。我于3月13日给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和秘书长写了一封长信,谈了我对评选所存在问题的忧虑心情,讲了新闻摄影评选中新闻形象对于照片本身的重要性,第一次明确提出“评委观念的差异和评选标准”出现错位,应当“借荷赛评选的东风,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对这次评选工作进行必要的改革……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从重视新闻文字转移到重视新闻形象上来,把形象语言、形象价值放在评选新闻摄影的首位来认真对待。”在这封信中,我还提出了7条评价新闻照片的标准,希望学会考虑和采纳。
蒋齐生很重视我信中的意见,在会上全文宣读,评委会决定采纳我的建议。这件事使我感到蒋老(我们都这样称呼他)在学术上具有周文王礼贤纳士、从谏如流之风范。
二是1993年10月,我去新华社参加摄影部召开的军事新闻摄影研讨会。期间,蒋老谈到:“最近,有两个年轻人发表了一篇文章,讲‘要重视新闻照片的信息价值’问题,并且举了一些外国人的观点。他们的文章,有的我不大懂,有的我不太赞成。但是,我想请他们两位来,同大家认识一下。”于是,蒋老请人把两位年轻人请来。两位青年男女一进会场,蒋老就向我们介绍:“这个是曾璜,那个是黄文。文章就是他们两位写的,大家欢迎!”紧接着,蒋老请曾璜、黄文向与会者做了简单的介绍。蒋老说:“对年轻人,对年轻人的理论观点,我们不排斥。他们两位的文章,我虽然有的不赞成,但是,我准备把他们请到无锡年会(第五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去讲一讲。”
后来在当年11月的全国第五届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我再次见到了曾璜和黄文。非常巧,我和曾璜还在一个大组,并且聆听了他们的大会发言。他们文章和发言的基本观点是:要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待新闻摄影;要重视新闻照片的信息价值;“摄影记者是信息的影像传播者”(美联社纽约总部图片编辑语);“传播摄影师”。而这些观点与蒋老在1985年前后提出的“新闻摄影是新闻战线的一个兵种”论是有区别的。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至今挥之不去。因为在这件事上,我目睹了一位既能听取不同意见,又能身体力行扶持新秀的具有长者风范的老头──蒋齐生。
三是1994年12月,他热情关照蒋铎的高级职称和新闻百佳问题。
《新闻战线》要刊登蒋老给蒋铎的《抓拍——纪实摄影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一书所写的序言,我给蒋老写了一封信,请他把编辑部修改的文章审阅一下。他审阅完毕后,在我信的背面给我写了回信,请我向人民日报编委会反映,关照蒋铎的高级职称问题。
蒋齐生致许林的信
信中说:“许林同志:稿退回,我只改、加了几个字。蒋铎同志理应成为人民日报的高级记者,他自己谦虚,‘无所谓’,我们却不能对此不问,这有关我国新闻摄影界的总体水平、质量,希望你做一些促进工作,首先是要蒋铎自己提出申请,并请人民日报领导过问这一事。你的意见如何?如果必要,我愿以我为他的书的序作他高级记者的推荐书。蒋铎还可以写出新的文章,他最近对中国摄影报记者发表的谈话(据说他自己另写了一篇)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总编辑的‘总体设计’,就是一篇极有理论价值及现实指导意义的新佳作,把他的书和这篇新文章一同作为申请高级记者的‘资本’,我认为是够条件的。还有记协拟评选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我认为人民日报应当把蒋铎作为候选人提出。他是绝对当之无愧的。此事也请阁下做些舆论活动。祝好!
另,建议在《新闻战线》发表此文时,加几个字,为蒋铎的书做点广告,注明到哪里可以买到它,价钱几何之类。 蒋齐生 1994年12月5日”
我从蒋老的信中看到,他对敬业的新闻摄影记者非常关心,非常支持,非常爱护,因为这关乎“我国新闻摄影界的总体水平、质量”。
在我与蒋老的接触中,亲身体验和目睹了蒋老对优秀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的推介与提携是不遗余力的:
1985年10月,在第二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他力推王文澜、贺延光上台做“双簧”式发言,使王、贺一举成名;
1987年10月,他在经济日报主持召开了“邓维新闻摄影研讨会”,隆重推出邓维;
1988年12月,在陕西户县召开的第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他提名推举并经会长会议通过本人担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3年10月,他把曾璜、黄文推向全国新闻摄影界;
1994年12月,他力推蒋铎的高级记者职称和新闻百佳问题,后来蒋铎评上了高级记者,并被中国记协评选为第二届全国新闻百佳工作者;
1995年2月,他提出授予并颁发解海龙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别贡献奖;
…………
此节前述那些新闻摄影活动和新闻摄影奖项的设立,就是蒋齐生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吸纳有利于中国新闻摄影发展与繁荣的意见和建议而设立的。因此可以说,蒋齐生对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工作的引领作用日月可鉴,无人能取代。
倡导“抓拍”和“图文并重”理念
他对中国媒体视觉传播功不可没
蒋齐生是一个理论执著、勇于创新的人。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摆拍成风的状况下,他冒着被整、被排挤的风险,理论联系实际,旗帜鲜明地反对违背新闻摄影规律的摆拍造假,提倡遵循新闻摄影规律符合新闻真实性的抓拍。
他在《蒋齐生新闻摄影理论及其它》一书中说:“大约从1954年开始,我就不断总结我对于新闻摄影的理论认识,一方面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感触,一方面参加讨论(最初是摆布、组织加工问题,后来是真实性问题、采访路线问题、新闻摄影的特性问题等等)。‘文化大革命’初,有人要批判我。”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成立以来,蒋齐生更是理直气壮地号召抓拍,践行抓拍理念,坚决抵制“政治挂帅,该摆就摆”“事实为政治服务”“不受真人真事限制”的导演摆布造假拍摄之风。倡导抓拍,杜绝造假,是蒋齐生对新闻摄影的最大贡献之一,也是蒋老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1988年12月,第三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分三个大组研讨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在第二组,做临时召集人。当时正赶上新华社摄影记者李锦造假案东窗事发,蒋老组织与会代表们分组对李锦在大别山制造假新闻照片《小夫妻》问题,进行讨论和严肃的批判。后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会议决定,撤消李锦1987年拍摄的包括《小夫妻》在内的《不要忘记他们》组照的年度金牌奖,同时撤消李锦在假照片基础上写的论文《过程论与摄影记者的新思维》所获得的“新闻摄影学术研究成果奖”。
在这个问题上,我体会到了蒋老的苦心,也深深感觉到,蒋老对李锦那几年拍摄的新闻照片和理论研究是钟爱有加的。但是,为了整肃新闻摄影的造假现象,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让新闻摄影评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更纯洁,倡导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蒋老出以公心,不惜“挥泪斩马谡”,高举学术打假、新闻摄影打假的旗帜,为我们晚辈做出了榜样。
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导演摆布的造假风气得到控制,抓拍大行其道,回归了新闻摄影的本真,蒋齐生功不可没。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安徽省滁县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上,蒋齐生首次提出“图文并重”观念。他说:“根据当前世界报刊极为重视图像新闻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报纸需要从‘图文并茂’上升到‘图文并重’。”这是蒋老在新闻摄影报道方面的又一大理论贡献,也是报道摄影理论的创新之举。
这个理论从1985年10月产生,到1990年8月在宁夏银川第一次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被新闻界广泛认可,前后经历了5年时间。促成了报纸总编辑与摄影记者、图片编辑多次的、反复的对话,特别是1987-1988年北京举办的有各报总编辑参加的4次新闻摄影研讨会。为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的召开,开创了良好的图文传播舆论氛围,为新闻摄影报道在“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进程上作了充分准备。
这些对话和理论准备,正是蒋老不畏艰难、呕心沥血、精心策划、团结协作的结果,也是我有幸亲眼目睹和经历过的难忘历程。
1986年2月,新华社举办摄影工作会议,社长穆青提出“两翼齐飞”概念。他说,“一个新闻图片,一个文字报道,是新华社腾飞的两翼,缺少哪一个都飞不起来。文字报道再多,时效再快,也不能代替摄影。”
蒋齐生、穆青先后提出,并共同创建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理念。1990年8月,在宁夏银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成为全体与会者的共识,正式通过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这使加强报纸的新闻摄影报道有了理论依据,对20世纪90年代以后报纸的“图文并重”进程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开启了中国新闻媒体的视觉传播,为21世纪以来的视觉传播大潮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图为蒋齐生拍摄的人物照,猜猜他们都是谁……
蒋齐生团结学会和中国新闻人、摄影人,走上了一条以抓拍鲜活图片新闻为己任,以“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版面呈现为特征的媒体视觉传播新形态之路。
在蒋齐生百年诞辰的今天,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蒋齐生先生生前倡导的新闻摄影抓拍的理论与方法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以对受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运用包括新技术在内的摄影器材,拍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照片,用镜头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伟大的新时代。
同样,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蒋齐生、穆青先生共同倡导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传播理念大旗高高地举起,用更易于当代受众阅读与传播的视觉传播形式,做好交互性更高的、更有效的图文新闻报道,使中国新闻视觉传播的影响力扩展到世界各个角落。(作者 许林)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责编:刘亚伟、武晓芸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