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的尴尬

2017-12-28 15:53:30来源:海外网
字号:

微信图片_20171109225237.jpg

  那日见到J君,是在华盛顿市区的一栋大楼顶层。落日西斜,红霞满天。但J君无心赏景,数月前他离开白宫来到国务院,本要去一个大国使馆任要职,却因白宫与国务院关系不顺等诸多原因,已在国务院“赋闲”半年,可能要改往非洲国家了。

876179501911644098.jpg

记者章念生采访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及其父亲赵锡成博士。

  这样的故事,在华盛顿市中心C街的国务院大楼里并不稀奇。近百名资深外交官挂冠而去,40多个重要岗位只有10多人到位,诸多驻外大使依然空缺。此时,距离新政府就职已经11个月有余。就任国务卿后第七次访欧的蒂勒森,12月初在美国驻比利时大使官邸发表讲话,而官邸的主人也尚未任命。

21690744447483382.jpg

记者章念生采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

  今年,美国外交还有不少惊世之举。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抛开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凡此种种,似乎都与钱脱不了干系。比如,退出《巴黎协定》,其理由是美国企业成本太高;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拖欠会费是一大缘由。可美国并不差钱。政府正要实施30多年来最大幅度减税,规模达到1.5万亿美元。经济发展势头也不错,2017年二、三季度经济增长率超过3%,创下近年新纪录。

DSC_9070.jpg

记者章念生在美国国会前留影。

  这可理解为一种适应国际时局之变、不得已而为之的调整。“美国优先” 大旗之下,内外政策都在变。内政看,振兴经济、提高就业、讨好选民、回归宗教立国道统、屡踩政治正确红线、冲击建制派藩篱,志在中期选举与下届总统大选;外交上,传统价值观让位于实用主义,传统盟友观让位于商业交易,传统上不可为之事,屡屡变为现实。

  这种调整,与软实力受损、影响力下降呈正比关系。正如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所指出的,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再度正常”,历史证明单极难以持久,或许应该形成一种新的“大国协调合作”机制。(作者 章念生)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责编:刘亚伟、武晓芸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