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代战地记者奔赴前线

2017-04-27 14:03:34 环球时报
分享:

中国记者竞相奔赴前线的现象始于二十多年前,当时京沪穗等中国大城市的媒体纷纷派遣记者深入包括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在内的冲突现场。

  英国《卫报》4月26日文章,原题:中国新生代战地记者纷纷奔赴前线 当陈旭(音)沿着以色列4号公路向他对战争的首次体验迅速逼近时,他利用儒家哲学平复其紧张情绪。那是在2012年11月,当以色列发动代号“防卫之柱”重大攻击行动后,这位时年24岁的中国记者正在奔赴战火纷飞的加沙地带。

  自从被誉为中国首位战地记者的胡石庵在1911年报道帮助推翻清王朝的武昌起义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从国际冲突中发回报道的中国记者凤毛麟角。但如今,从(伊拉克)摩苏尔到(叙利亚)米苏拉塔等各地战场,都能看到新生代中国战地记者的身影。他们希望能将中国的声音传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中国战地记者——报道21世纪的战争和冲突》作者张世新(音)表示,中国记者竞相奔赴前线的现象始于二十多年前,当时京沪穗等中国大城市的媒体纷纷派遣记者深入包括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在内的冲突现场。2008年,当北京宣布将为中国主要官方媒体投入200亿元以使其声音传递到外部世界时,一场争夺话语权的行动开始了。民营报纸和电视频道也投身这场热潮,希望借此提高其发行量和收视率。2011年,数十位中国记者涌入利比亚以见证卡扎菲倒台,据说这是吸引最多中国战地记者前去报道的单一冲突。

  中国涌现出的这批新生代战地记者是一个年轻、受过良好教育且大多为男性的群体,他们是奔赴全球动荡地区的探险者。36岁的袁则是中国新生代战地记者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我的眼睛帮助我的观众目睹战争和冲突的真面目,”曾主动请缨报道利比亚冲突并在此后前往乌克兰和叙利亚战场报道的她说。有记者表示,中国年轻且具有竞争力的战地记者与其西方同行有许多共同点,但中国官媒的记者还承担着一种“角色”,发出的报道是支持北京对世界事务的立场。

  陈旭称:“我们只是讲述我们看到的。这份工作让我与我的其他同龄人不同。我见过大场面。我不仅看到北京的生活,我还目睹整个世界的真正生活。”但一位曾前往中东多个动荡地区的中国战地记者并不讳言其报道与中国官方目标相契合,“当然,与西方记者的报道一样,我的报道也被‘注入’中国利益。”(作者汤姆·菲利普,王会聪译)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