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任伍:呼唤“达康书记”的背后
2017-04-27 14:41:10 环球时报最近被曝光的“丁义珍”式窗口、2米高的奇葩意见箱,都被网友们与电视剧挂钩,直呼“达康书记你在哪里”。
反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以后,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共鸣。最近被曝光的“丁义珍”式窗口、2米高的奇葩意见箱,都被网友们与电视剧挂钩,直呼“达康书记你在哪里”。
一部电视剧的情节之所以会在社会上产生这么大的反响,一方面表明《人民的名义》贴近生活,是标准的现象级;另一方面表明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大量的类似现象,电视剧写出了老百姓的真实感受,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特别是随着我国反腐败的深入发展,官场政治秩序发生了深刻变化,反腐败、讲规矩、履责任塑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动力源机制,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渐形成。但是,在相当一些地方,有的人奉行“不贪不占,啥事不干”“占着位置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只要不出事”的哲学,在制度收紧、腐败丢官的重压下,以消极怠政、无所事事、保住官位的心态,像“僵尸”和“公堂木偶”一样,以“软”法对付老百姓的诉求。这种新的“软腐败”现象,伤了老百姓的心,成为改革发展的隐忧。
于是,老百姓呼唤起了“达康书记”。可能有人会说,李达康不善用人、放权过度、疏于监管,以致在他手下出现了丁义珍这样的贪腐分子和孙连城这样的“懒政”官员。但笔者认为,达康书记有能力、有魄力、讲真话、干实事,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这才使得他被广大观众所喜爱,乃至被当做“哪里需要哪里拧的螺丝钉”。相比之下,一些官员体会不到民间疾苦,体味不到基层辛酸,抱怨“权力受限、官事难干、人事难为”,或者和领导、同事有矛盾,有气无处撒,就拿办事的人出气,不给来访者好脸色看。他们让那些面对“丁义珍”式窗口的老百姓觉得,和政府打交道太难了。
对于这些,普通百姓往往万般无奈,有苦难言。向有关部门投诉,要么互相推诿,像踢皮球一样把办事的人“踢来踢去”;要么多方搪塞,最后不了了之。很多人是事没办成,气受了一肚子,最终是期盼而来,失望而去,有些甚至郁郁寡欢,走向极端。而那些端坐庙堂之上的人,仍然以“行有愧而心不愧”的扭曲心态,高高在上,安坐尊位,无心“接地气”,无愿办民事,导致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棚改迟缓、扶贫无功,耽误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老百姓不满情绪增长,怨气积压,获得感、满足感下降。如此,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受到侵蚀。
情怀是生命的风帆,责任是事业的引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们呼唤更多担当有为的勤官、能官、清官,既砥砺为政愧疚感,又激发干事行动力,消除各种各样的“软腐败”引起的对政府行政的失望和不满。(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