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加拿大政要标配:起中文名 为贴地气

2017-04-05 15:26:32 环球时报
分享:

政治家一为“贴地气”,取悦本选区华裔选民,二为“正视听”,避免当地中文媒体莫衷一是,胡乱翻译自己的姓名,因此很早就习惯于给自己起中文“正式译名”。

  【环球时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3月中旬,加拿大驻华大使麦家廉抵京履新。年初加联邦政府大改组,5个部长人选发生变动,麦家廉和出任外长的方慧兰是最受关注的两位。

  不熟悉的读者或许会猜测:这两位是加拿大籍华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方慧兰是地地道道说英语的白人,麦家廉则是说法语的白人(他的妻子倒是华裔),两人都没有华裔血统。那么,他们何以有如此“华人味道”的姓名?

  这其实是加拿大政界的一个现象。众所周知,加拿大有庞大的华人社区,尤其在大温哥华、大多伦多的一些地区,华裔人口比例很高,这些地方出身的政治家一为“贴地气”,取悦本选区华裔选民,二为“正视听”,避免当地中文媒体莫衷一是,胡乱翻译自己的姓名,因此很早就习惯于给自己起中文“正式译名”,并用中文通告媒体“以此为准”。一个背景是,加拿大的中文媒体分别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主办,其翻译习惯五花八门。

  像温哥华所在的卑诗省,自1986年至今的4位省长温德心(Bill Vander Zalm,荷兰裔)、杜新志(Ujjal Dosanjh,印度裔)、金宝尔(Gordon Campbell,英裔)和简蕙芝(Christy Clark,英裔)都有正式中文名字,但他们都不是华裔。温哥华近两届市长苏利文(Sam Sullivan)和罗品信(Gregor Robertso),前者为会说流利粤语的白人,但没有华裔血统,后者女友为华裔加拿大籍歌手曲婉婷,但其本人也没有华裔血统。出自温哥华、后来担任过许多要职的艾民信(David L. Emerson),曾任内阁部长的冯杰妮(Kerry-Lynne Findlay)也没有华裔血统。

  实际上,随着华裔影响力的增强,一些并非出自华人聚居选区但需要在联邦之类政治舞台上和华人社区频繁打交道的加拿大政治家们,也沿袭了取正式中文名字的习惯。如哈珀当总理时的公安部长戴国卫(Stockwell Burt Day,英裔)、外长倪可森(Rob Nicholson,英裔且不会说英语外的任何其他语言),都有很“华人味”的中文正式名字,刚卸任的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Guy Saint-Jacques,法裔)也是如此。

  现在的特鲁多时代,阁员中有中文常用名者就更多了。除了方慧兰、麦家廉,还有司法部长兼联邦总检察长王州迪(Jody Wilson-Raybould),他是“第一民族”即加拿大原住民,如果从肤色上追根溯源,倒是蒙古人种,和华裔算“五千年前是一家”;国防部长石俊(Harjit Sajjan,印度裔);国库部长白莱逊(Scott Brison,白人)等。

  有些看上去完全不像“中文正式名字”的也是这样的性质,如前任总理哈珀的“中文正式名字”就叫哈珀。哈珀这个“中文正式名”和新华社标准译名一模一样,但当时的总理府的确发过正式公函,要求媒体“必也正乎名”。

  非华裔政治家起中文姓名和华裔“套近乎”,那么有没有华裔政治家不用中文姓名以示“和主流社会接轨”的?

  其实,因为汉语和英语、法语发音差异很大,许多华人的汉语姓名当地其他族裔不易叫准,“起个洋名”对加拿大华裔而言司空见惯,但大多数华裔政客在参加政治活动、尤其选举活动时会“中西合璧”,即在华裔群体中启用中文姓名,在非华裔中使用“洋名”。不过近年来有些来自大陆、台湾的一、二代华裔移民政治家为凸显个性和族裔特色,刻意在非中文场合也使用中文名的拼音音译。

  即便在华人社区不用中文姓名的华人政治家以前较多,但现在已越来越少。2015年加拿大联邦举行选举(也是最近的一届),加拿大全国共有25名华裔候选人参选,其中既使用中文姓名也使用“洋名”的最多,有20位,只使用中文或拼音音译的有4位,只使用英文姓名、连官方中文姓名都未公布的仅1位。

原标题为“加拿大政要标配:起中文名 为贴地气正视听”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