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玩二维码,阿里腾讯双寡头或成历史

2016-12-30 08:53:00 海外网
分享:

12月12日,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正式进军二维码支付市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50期

原标题:银联闯入扫码支付市场,阿里腾讯双寡头或成历史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北京报道

  p59

  12月16日,银联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的广告引起了不少关注,简单的一条视频链接上标注着相当傲娇的一行字: “这是一个不该存在的广告,你最好别点。”如果你忍不住好奇看到最后,会发现这支画风古典的H5,是在推广银联的云闪付。

  这已经是银联近期第二次针对移动支付领域的新动作。12月12日,伴随着一系列优惠活动,银联正式推出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主要包括《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和《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两个规范,正式进军二维码支付市场。

  标准定义移动支付应用场景

  此前央行曾经紧急叫停支付宝、财付通等支付平台的二维码支付业务,理由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疑。虽然此后逐渐放开了这一领域,但是此次银联推出的二维码支付标准仍是业内首次针对二维码支付出台的相应规范,不仅对二维码受理设备、手机客户端、后台系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也对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明确的定义。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到,《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主要从安全方面对二维码受理设备、手机客户端、后台系统等提出了具体安全要求,确保支付过程中账户信息及支付资金的安全性;同时也为下一步银联及银行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提供了与安全相关的标准依据。《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应用规范》则侧重于二维码支付的具体场景,定义了二维码支付的应用场景和基于数字签名的安全机制,提出了适用于金融支付的二维码应用数据元。这是对银联及银行在今后设计和开发二维码产品中的二维码编码方案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依据。

  与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相比,银联二维码支付的不同点在于遵循了目前银行卡支付的“四方模式”即卡组织(银联)、发卡行、商户和收单行均参与其中。据银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四方模式是基于银行卡账户,不存在因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金融风险,安全更有保障。此外,商业银行可以获取与传统银行卡支付一致的、透明的、完整的支付信息,有利于风险识别管控和客户关系管理。相比较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模式,目前市面上大家熟悉的支付宝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支付主要基于三方模式,绕开了清算卡组织,与银行直连。

  记者从银联处获悉,此次推出的两项标准同时兼容了相关国际标准,预留技术扩展性,未来可通过扩展实现对二维码支付相关国际标准的兼容,确保今后境内和境外二维码支付业务的跨境互联互通。也就是说,银行后续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将会按照银联标准,将来有可能实现二维码支付的跨行联网通用。

  二维码支付安全成为关键

  记者从银联方面了解到,其实银联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储备了二维码支付技术,但一直未推出。此前,由于相关二维码支付的技术标准一直未出台,而且二维码支付一直存在安全性门槛低、易复制和被黑客攻击等安全隐患,监管部门一直无法完全放开二维码支付。

  今年6月底,央行出台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的通知》,下称“170号文”)对二维码支付放行。“170号文”中表明,二维码支付必须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风险控制,一个是限额支付;另一个是在二维码支付中嵌入“令牌技术”,即通过一个电子令牌把银行卡账号转化成一个虚拟账号来保证主卡信息不会被透露。

  尽管银联在是否进入二维码支付市场方面一直举棋不定,但是移动支付的普及速度明显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央行在今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中特别提到移动支付业务增长明显,实现支付金额 29.32 万亿元,支付业务笔数同比增长168.46%。据Analysys易观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75037亿元,环比增长25.68%。行业上半年整体交易规模达134776亿元。其中,支付宝以市占率55.4%位列第一,而银联仅占据了0.91%,市场份额微乎其微。对于交易规模如此庞大的市场,银联显然觊觎已久。

  在发布相应标准的当天,银联表示,当前二维码支付已逐渐普及,银联的发卡、收单成员机构、银联卡的用户对于这一支付交互方式的推广与应用都有一定的需求,但跨行之间互联互通的市场需求并未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正式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支撑银联二维码支付业务有序发展。

  今年8月,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明确指出支付机构开展条码业务需要遵循的安全标准。这是央行在2014年叫停二维码支付以后,首次官方承认二维码支付地位。有观点认为,银联一直以来推广的“云闪付”效果不佳,也是银联决心进入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另一原因。

  2015年12月,银联曾发布“云闪付”。根据银联助理总裁胡莹早前披露的信息,云闪付自去年“双十二”上线发布后用户数达2000万,支持云闪付受理终端已达到1050万台。但是与此同时,支付宝已经拥有近4亿用户,银联此前在移动支付市场的成绩并不理想。

  阿里腾讯双寡头或成历史

  也许是认识到自己市场份额占有的不足,此次银联在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的同时,携手各商业银行和近两万家商户门店推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优惠活动,覆盖“双十二”、元旦、春节前三大时点,银联卡(卡号以62开头)用户使用“云闪付”“银联钱包”等创新支付产品均可享受优惠。

  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也早在银联推出标准之前,纷纷行动布局二维码市场。从今年7月开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各家都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有关人士表示,此次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为其联合成员机构统一标准,满足消费者跨行消费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发挥银联品牌和银行支付的优势,形成良性竞争。

  一直以来,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依靠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补贴政策攻占市场,同时也培养了大部分用户的扫码支付习惯。此次,银联和银行等巨头进入业已成熟的二维码支付市场,会对扫码付现有市场格局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易宝支付CEO唐彬在“双十二”当天针对银联入局表示自己的看法,他说: “二维码支付是市场需求的产物,开放是迟早的事,央行对二维码支付看重业务规范、风控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一点上优势明显,加上具有专业的产品设计能力,传统金融机构强势入驻二维码支付市场在即,其产品竞争力不容小觑。”

  在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薛洪言看来,随着银行和银联的介入,线下扫码付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消费者有望迎来为期一年左右的密集优惠补贴期,可以尽情享受巨头“烧钱”带来的乐趣。在此期间,尚未实现盈利或缺乏雄厚资本支持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将率先出局,阿里腾讯双寡头的市场格局或将彻底成为历史。

责编:满晓彤、郝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