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葛优才能演好这位老上海最传奇大佬
2016-12-23 08:31:31 环球人物杂志也许,就连杜月笙的家人后代,也从未真正走进过他。就像《罗曼蒂克消亡史》片尾的这首歌:“不过片刻黄粱,梦醒满目昏盲。”
眼瞅着就到了年底,环环只能在忙成狗的间隙中看看大片提提神惹~~
要说最近最火的大片肯定非《长城》莫属。争议不断,话题不断,虽然豆瓣评分才5.4,但一天一个亿的票房却也不是盖的。
还有一部与《长城》完全相反的片子——《罗曼蒂克消亡史》,豆瓣评分7.6,可上映5天的票房还不足八千万。
这样一部评分高但票房低的片子,口碑自然也分化得严重:
环环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对这两种观点不予置评。毕竟,评价一部片子的好坏本身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事儿。环环今儿要来给大家八的是这部片子中的“上海往事”,也就是葛优在片中的角色“陆先生”的原型——杜月笙。
故事还是要从85年前说起。
1931年6月9日,是旧上海的一个大日子。
这天,杜月笙的杜家祠堂举办落成典礼,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上午9时,6支仪仗队从“杜公馆”出发,长达数里。仪仗队过江时,甚至把十几个观看的市民挤落江中。典礼上不但有蒋介石亲自送来的“孝思不匮”大匾额,还有南京、上海各界名流露面。
▲杜月笙在杜家祠堂落成典礼上(正中)
落成典礼上,宣读了国学大师章太炎撰写的《高桥杜氏祠堂记》,文章一开头便是:“杜之先生帝尧,夏时有列累,及周封于杜,为杜伯……”
国学大师一开口,愣是把杜月笙的祖宗追溯到了尧舜时代,不知道当时的杜月笙作何感想。其实,老上海人都知道,杜月笙出身贫苦,家在浦东高桥镇南的杜家宅。其祖父辈早已经无从考证,而他的父亲杜文庆,只是一家茶馆的堂倌。
1888年,杜文庆生下了这个宝贝儿子,因为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生的,所以取名月生。
杜月笙4岁丧母,6岁丧父,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在舅舅家长大,只上过半年私塾就辍学了。觉着乡下没意思,14岁时,他背着一个小包袱到了十六里铺,在一家小水果店里讨生活。
到水果店时间不长,杜月笙就因为两件事出了名:
一是在赌棚里,客人在搓麻将,他站在一边削水果,刀转、梨不动,一刀到底。皮不断,不算什么,厉害的是削掉的皮上不带果肉。后来,他因此得了个“莱阳梨”的外号。
二是老板把烂掉的梨交给他去处理,杜月笙没有像其他伙计一样扔掉,反而脑筋一转,做起了烂梨的生意。他把坏掉的部分剜掉,其余的削皮,然后切成小块,泡在糖水里一块一块卖。
不过,削水果皮还是太小儿科了,顶多算是个耍宝的小伎俩。那时的杜月笙心里已经有了大志向——他要咸鱼翻身!
可没文化,又没人脉,怎么翻身?和当时的许多年轻人一样,杜月笙寄希望于赌,而且嗜赌成性。
还有另一条捷径:混帮派。杜月笙拜了青帮的陈世昌为“老头子”,正式入了青帮。
▲左一是杜月笙
陈世昌是小东门一带的流氓头子,不是什么大人物,杜月笙其实也没从他那里得到什么,但始终对陈世昌有一份义气和感激之情。若干年后,杜月笙发达了,干脆把陈世昌养了起来。
但陈世昌却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和别人合伙办钱庄,亏得一塌糊涂。债主追得急,陈世昌只好请杜月笙解困。杜月笙二话不说,把两万五千大洋送到陈世昌手里。可没过多久,这两万五千大洋败光了。杜月笙又给两万,这些钱不久又被花个精光。再之后,陈世昌就再也没有脸面登杜家门了。
杜月笙在青帮中迅速崛起,依靠的是黄金荣。投靠黄公馆那年,杜月笙19岁,而年长他20多岁的黄金荣早已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人物。在黄金荣身边的小弟里,杜月笙论家世、论体格、论长相都不出众,于是,黄金荣给他派了个闲活——给黄太太林桂生拎包。
杜月笙做事机灵,很快讨得林桂生的欢心。林桂生把他当做心腹,很注意培养他。一次,杜月笙在澡堂里赌博,把衣服全部输光,就是林桂生拿着衣服把他救出来的。
机会说来就来。黄金荣平日做鸦片生意,在一次行动中,杜月笙成功帮他“抢土”(即鸦片),获得了黄金荣的赏识,很快成了他的亲信,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的“公兴俱乐部”。
杜月笙如鱼得水,善于笼络结交人脉的他不久便自立门户。1925年,他在租界与军阀的庇护下,成立了“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当时的人们说,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而杜月笙,会做人。
关于杜月笙的“会做人”,至今在网上流传着很多“杜氏名言”可以佐证。比如: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
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也正因此,杜月笙的朋友遍天下,从政界要人、文人墨客到帮会骨干,无所不包。
其中,他最重要的朋友要数戴笠了。
1921年左右,戴笠还只是上海赌场里的小混混。一次,他在杜月笙的赌场里掷骰子,技艺超群,让赌场赔了不少钱。看场子的人坐不住了,要收拾他一顿,结果戴笠指名道姓要见杜月笙。
杜月笙见了戴笠,就让他“表演”一下赌技。不看则已,看了之后,杜月笙赞不绝口,认为此人心思手腕这么灵活,非常人可比。于是两人当场结拜,以兄弟相称。后来杜月笙得以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要感谢他和戴笠的这层关系。
提到戴笠,就不得不提蒋介石。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为蒋介石镇压革命运动充当打手。4月11日晚,他设计活埋了上海工人运动领袖汪寿华,随后又指使流氓镇压工人纠察队。如此“丰功伟绩”,他自然深得蒋介石信任。
而蒋介石也投桃报李。到1928年,40岁的杜月笙名下有了一堆显赫的头衔:法租界公董局华人董事、上海总商会监委委员、上海中汇银行和东汇银行董事长、中国通商银行董事长,等等。
不过,青帮毕竟不等同于黑帮,并不是只有打打杀杀。
杜月笙有着截然不同的另一幅面孔。他连续多年购买预防传染病的药水,送到浦东老家,按户免费发放给村民。每逢上海及附近地区发生灾害,他也必定会出面组织赈济。如果是街上的小贩受了欺负,要是运气好被他知道了,他也一定会管。
杜月笙也喜欢结交读书人,而且做事讲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高。他给文化人送钱时,为了照顾对方的面子,会把钱票折成小方块压在茶碗底下。诸如此类小事,他做得十分妥帖。所以章太炎连袁世凯的面子都不肯给,却偏偏成了杜月笙的好友,也正是他,帮杜月笙把原名“月生”改成“月笙”。
在民族大义上,杜月笙也并没有含糊。他是坚定的抗日派,抗战刚打响,就筹集大量毛巾、香烟、罐头食品用以支援。淞沪抗战时,他通过自己的关系,把一大批学生和市民送往大后方。上海沦陷后,他又派自己的轮船公司开出几艘轮船到长江上凿沉,阻塞航道,为阻截日本军舰出力。
杜月笙发迹之后,生活上十分讲究。在汽车还是奢华品的老上海,杜月笙就有9辆汽车,光司机和助手就有18个。杜月笙本人的座驾车牌是7777。那个时候,7是极好的,8却是最差的,因为“七上八下”,7才是好兆头。旧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来了。
他又是个讲格调、懂品味的人,与一般暴发户截然不同。在他的门厅高悬着对联,“友天下士,读古人书”。不论天气多热,他长衫最上面的一颗纽扣也从不解开。
在家庭中,杜月笙是个严厉的大家长。他有5房太太,10个子女。其中,他与五姨太孟小冬的故事最为人们津津乐道。
孟小冬是梨园世家出身,曾是梅兰芳的三姨太,不过两人后来离了婚。而杜月笙号称“天下第一戏迷”。少年时代的孟小冬在上海大世界是红角儿的时候,杜月笙就看上了孟小冬,只是没有想到半路杀出个梅兰芳来。
1937年,上海黄金大戏院举行开幕典礼,杜月笙特意请来孟小冬剪彩。后来经姚玉兰撮合,两人走在了一起。
▲杜月笙与孟小冬
相传,杜月笙曾向孟小冬表白说:“自打第一次见到你以后,我一直思念你,还发过誓,这一辈子要是不把你拉进我的怀抱,我就不是人。”孟小冬被打动了。她住了杜家,但一直没有名分。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孟小冬随杜家迁居香港,临走之前,她淡淡地说:“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为了她这句话,赴港后的杜月笙不顾家人的阻挠,撑着颤颤巍巍的身子,坚持要给孟小冬一个婚礼。当时的杜月笙已经63岁,孟小冬也已42岁。他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坚持要给她一个名分,不然他走了,她怎么活?
1951年的夏天,杜月笙病入膏肓。这个曾经过手亿万财富的大亨,留给妻妾和子女们的全部遗产仅有11万美元。孟小冬拿了1万美元移居台湾,再没有结婚,只破例给张大千唱过一回戏,再不唱戏。
作为旧上海往事中的传奇,杜月笙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一部分闯荡上海滩的年轻人的梦想。不过,梦想总是和幻灭连在一起。也许,就连杜月笙的家人后代,也从未真正走进过他。就像《罗曼蒂克消亡史》片尾的这首歌:“不过片刻黄粱,梦醒满目昏盲。”
环球人物新媒体整理编辑 原标题:估计也只有葛优才能演出这位老上海最传奇大佬的腔调了吧……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