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民众茫然发问:“为什么!”

2016-12-21 09:01:14 环球时报
分享:

当记者跨出警戒区外时,仍有大量德国民众守在线外。比起恐惧,他们的面庞上更多流露出突遇惊魂后的无所适从与茫然。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派记者 冯雪珺】19日21时,《环球时报》记者赶赴柏林卡车冲撞案的事发现场,并很快凭借记者身份进入警戒区,来到事发现场外围。隔着最内围的警戒线,记者能看到那辆黑色的大型卡车。撞碎的玻璃挂在驾驶舱上,圣诞树的残枝扎进了副驾驶的位置。现场七零八落的碎片,猛然提醒着记者,卡车急速冲向圣诞市场那一刻的惨烈。

  “有目击者在推特上称嫌犯是难民模样,您怎么看?”“嫌犯身份有结果了吗,是巴基斯坦人吗?”“一天之内,苏黎世、安卡拉、柏林接连发生3起袭击,是否有关联?这次是不是恐怖袭击?”举着长枪短炮的记者们将柏林警察局发言人托马斯·诺因多夫团团围住。然而作为代表官方发声的定调者,诺因多夫一直在重复着简单的事实——疑似恐袭,12人死亡,48人受伤,嫌犯已被捕。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多小时,也没能等来更多的消息。和许多略显失望的同行一样,记者离开了现场。然而当记者跨出警戒区外时,仍有大量德国民众守在线外。比起恐惧,他们的面庞上更多流露出突遇惊魂后的无所适从与茫然。

  “您好,我们决定关闭本文的评论功能。如想评论请移步以下链接……”“您查阅的这条评论已删除”。在浏览诸如“德国每日新闻网”、德国《时代》周报网站等主流媒体的评论区时,记者看到了以上直接关闭评论功能或是删帖的网页提示。而这些删帖举措,源自德国自难民危机爆发后,于去年底迅速加强并实施的网络监管措施——一切排外仇恨言论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毋庸置疑,这些被删掉的评论,恐怕多少都对德国难民政策发表了微词。

  “政治正确”,简单的4个字,因为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发起者角色,成为压在每个德国人心头的一座大山,也让人们对与“难民”有关的一切负面话题讳莫如深。本月中旬,记者参加了德国联邦移民和难民署的年度报告发布会。面对近期一系列与难民有关的暴力犯罪案件,难民署官员反复强调:“的确,难民危机以来德国恶性犯罪率在上升。但要注意,犯罪上升率远小于难民数量增长率。任何人群中都会出现犯罪者,不要为难民打上犯罪标签。”

  当人们提起难民时,真的是害怕难民本身吗?“我们当然知道难民的苦楚。我们追责的不是难民,而是为什么这些危险的人群能够通过难民潮进入德国。一直告诉我们不要以偏概全,不要因此让真正需要帮助的难民遭到偏见。可是究竟是谁放进来那么多‘假难民’,没有把帮助集中交给最需要的那些人手上?”一名愤怒的德国朋友私下里告诉记者。道理大家都懂,错的不是难民群体,而是筛选难民的安全监管不力。一味着急为难民群体辩护,却不提实行更为严格的边境检查,只能让民众越发感到不安与不满。

  卡车袭击案发生次日,事发现场摆放的悼念鲜花中,一块硕大的牌子分外醒目——“为什么!”恐怕这也是民众对政府的发问: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柏林,发生在德国。

原标题:卡车恐袭让柏林人无所适从 民众茫然发问 “为什么!”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