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韩令”传闻背后的韩流市场
2016-11-24 09:49:00 环球时报“限韩令”虽是坊间传闻,但“韩流”在中国市场已经感受到寒意。今年以来韩国本土电影在中国院线市场颗粒无收,“而此前每年都有3到4部韩片在华上映”。
“限韩令”虽是坊间传闻,但“韩流”在中国市场已经感受到寒意。此前据韩国广播通信委员统计,2014年韩国广播电视节目对华出口额约为9200万美元,中国已赶超日本成为韩流电视节目最大进口国;自从《爸爸去哪儿》引进制作播出后,相继有20多个韩国综艺节目被中国电视台买下版权,其版权收入正在紧追韩剧出口收入规模……韩流目前在国内到底占据多大市场?据韩联社23日报道,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韩国本土电影在中国院线市场颗粒无收,“而此前每年都有3到4部韩片在华上映”。
韩剧改“中韩同播”
2016年,韩剧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可谓高开低走。年初一部《太阳的后裔》爱奇艺播放量超过26.8亿,打破2年前《来自星星的你》13亿的韩剧播放纪录,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110亿,讨论量高达1000多万。同时,这也是首部真正实现中韩同步播出的韩剧——为了迎合中国市场,韩国制作方舍弃多年来的“边拍边播”模式,改为“先拍后播”。
但在该剧后,《W-两个世界》《步步惊心:丽》《任意依恋》《灰姑娘与四骑士》等被中国视频网站购买的韩剧却纷纷失利。其中口碑最佳的《W-两个世界》每日播放量均在1000万次上下浮动,播放量远不及《太阳的后裔》。
韩片遇水土不服
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5年,中韩合拍片有14部,总票房约人民币13亿。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票房过亿的中韩合拍片仅有国内导演执导、鹿晗主演的《重返20岁》超3亿,申太罗导演、李敏镐、钟汉良主演的《赏金猎人》破2亿,金容华执导的《大明猩》勉强过亿,吴基焕执导、白百何、彭于晏主演的《分手合约》近2亿元。
文化语境上的差异,被认为是韩国导演在中国影院遭遇“寒流”的根本原因。这种文化差异更集中地体现在韩国本土电影在中国市场的低迷表现上。例如2015年在韩国本土排进票房前三的《暗杀》,在中国上映的票房仅为4697万;而《汉江怪物》《夺宝联盟》等韩国本土的票房冠军片,在中国都仅有2000多万票房。
韩国媒体《朝鲜BIZ》称,对于韩国娱乐公司来说,中国可谓“充满机会的沃土”——仅2016上半年就有7部韩中合拍电视剧和8部合拍电影投入制作。这些影视作品大多由韩方主导制作,中方提供资金。韩国电影发行公司秀博思去年在华设立分公司,计划在3年内合拍6部以上电影。韩国希杰集团称,目前有5-10部中韩合拍计划处于策划阶段。该集团旗下的美嘉欢乐影城计划年底前在中国增设27家院线——该影城目前在韩国以外的亚洲国家设有124家院线,其中仅中国便有69家。
“金秀贤、宋仲基们”
从李敏镐到金秀贤再到宋仲基,韩剧以每年输出一个“国民老公”的速度冲击着中国演艺市场。据悉,经纪公司给出的宋仲基中国行报价高达每城市约200万元人民币,总金额将近2000万元人民币。在广告代言方面,宋仲基近2280万元人民币代言国内某品牌,价格直接碾压当年“鼎盛时期”的李敏镐和金秀贤。根据韩国tvN电视台《名单公开2016》节目透露,金秀贤出演《来自星星的你》后在中国拍摄大约35部广告,每部代言费在20亿韩元左右,是韩国广告收入的两倍。
此外,许多在韩国国内人气下降的明星也得到重新走红的机会。凭《BoP eepBoPeep》《RolyPoly》等热门歌曲成为韩国一线女团的T-ara,2012年受成员内讧事件影响,在韩好感度一落千丈,近年开始转战中国市场,重新获得关注。而以“星工厂”著称的韩国SM公司和YG公司每年约有10%的营业收入来自中国。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