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调侃南方没暖气了 瞅瞅其他国家咋供暖

2016-11-16 09:44:04 环球时报
分享:

集中供暖是中国的一项“社会福利”。其他国家是否也如同中国一样?他们的供暖方式有哪些?这些国家的部分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德国:达不到适宜温度 租户可以告房东

  “二战后,德国人曾经历‘无暖危机’。”家住柏林的85岁老人托比亚斯对《环球时报》记者说。1946年,德国迎来上世纪的“最冷冬天”。那年10月,来自北极和西伯利亚的寒潮席卷德国。像托比亚斯家一样,当时几乎所有德国家庭都没有暖气、没有电。1947年1月,温度已经降至零下20度。河流被封冻、无法通航,交通运输业瘫痪,工厂学校等被迫临时关闭……那个冬季,有数十万德国人因饥饿和寒冷死亡。

  后来的西德政府把“让每个家庭用上暖气”作为一项国家大事来做(东德也很重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能源政策专家费德理乌斯向记者介绍说,之后东德和西德在各地大建热电厂,进行集中供热。没过几年,西德在热电领域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截至目前,德国集中供暖系统仍然发达,尤其是在东部地区,有32%的家庭享受区域集中供暖,德国西部地区的比例仅9%。首都柏林拥有全德国最大的集中供暖网,城市里有1875公里的供暖管道,供120万人使用。

  瑞典大瀑布电力公司是柏林最大的供暖商之一。该公司与大约5000个大型企业签订了供暖合同,其中主要是房地产公司。而房地产公司再与住户签订供暖合同。大瀑布公司一名发言人对记者说,集中供暖的优势是价格便宜,约为其他供暖方式的2/3。与此同时,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比较少。因此,德国各地从政策层面支持集中供暖,但也存在投资巨大的问题。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供暖已成为德国家庭房租里最大的一笔额外支出”。文章举例说,目前一个80平方米的公寓,每年水、电、暖气等费用大约是3500欧元。其中暖气价格最高,平均下来德国人每月在每平方米上花费1.2欧元。

  除了集中供暖,德国家庭还采用天然气、燃油等方式采暖。奥勒尔一家四口住在汉堡阿尔斯特湖附近的一处6层公寓里,他是一名水电工。对供暖设备很熟悉的奥勒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德国城市许多楼房的地下室设有一个天然气锅炉,负责全楼的暖气和热水供应。现在,越来越多的独立别墅也有单独的供暖设备。

  根据能源政策专家费德理乌斯的说法,德国相关法律规定并没有明确供暖季的起始时间,租房合同里一般也没有特别说明。按照惯例,供暖季是从10月1日到次年的4月30日。

  尽管没有明确的供暖季,但德国政府机构、有关租房等法规有房屋室温要求。德国能源机构从舒适节能的角度出发,向公众建议卧室应该是16摄氏度,起居室为20摄氏度,书房和浴室分别应该是22度和24度。“如果室温降到18度,房东必须提供暖气。”费德理乌斯说,德国有时候在5月会出现倒春寒,这时房东必须保障供暖。

  根据德国惯例,从早晨6时到夜里凌晨12时,室内最低温度应该是20度,达不到的话,租户可以到法院告房东。有些房东会在租房合同里降低室内最低温度的标准,但这样的约定不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暖气开到最大也无法达到20度,那么该房子可被认为有缺陷,房客有权利要求减少租金。如果完全无法供暖,租户甚至可以要求租金全免,并有权解除租房合同。

  除了几种传统的供暖方式,德国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生态社区为民众提供了新选择。位于弗赖堡市的沃班社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是一个军营,如今这里新建了绿色生态屋、太阳能发电设备和热电站,变身为生态住宅区,塞蒙娜一家三口就住在那里。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绿色生态屋最大的优点是节能,可节省大笔暖气等能源支出。他们一家住的房子为90平方米,去年一年只交了不足100欧元的暖气费,相较于以前节省了近1000欧元。

  究其原因,绿色生态屋拥有自动平衡室温的功能。建筑外墙隔热功能优良,玻璃窗有3层,通风设备精良,可抽掉污浊废气、输入新鲜空气,室温很容易保持在20度。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