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巴黎协定》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2016-11-08 16:13:00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字号:
摘要: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在京发布。

人民网北京11月8日电 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组织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6)》在京发布。

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生效。该协定是国际气候治理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确立了国际气候治理的新范式。它不是气候谈判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继续推动国际气候治理合作、落实《巴黎协定》仍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格局调整成就《巴黎协定》新共识

《报告》指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格局,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南北两大阵营演化为当前的南北交织、南中泛北、北内分化、南北连绵波谱化的局面。

在连续的波谱化趋势向中,仍有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概括起来可表述为:两大阵营、三大板块、五类经济体。即:(1)南北两大阵营依稀存在;(2)发达、新兴和欠发达三大板块大体可辨;(3)五大类别国家包括:以美国为代表的人口增长较快的发达经济体、以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人口趋稳或下降的发达经济体、以中国为代表的人口趋稳的新兴经济体、以印度为代表的人口快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以低收入为特征的欠发达经济体。

《巴黎协定》正是在新的谈判格局下实现的利益平衡。可以说正是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主要经济体或谈判方在经济、排放、贸易等领域国际格局的调整,导致各方谈判诉求出现变化,南北界限趋向模糊,而这些变化共同成就了《巴黎协定》新的国际共识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国际气候治理范式,在国际气候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中、美为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做出了巨大贡献

《报告》指出,中、美为推动《巴黎协定》生效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的倡议下,G20发表了首份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既为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共同搭建经济大国绿色低碳伙伴关系传递了积极信号。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6年9月3日以154票全票通过的方式批准中国加入《巴黎协定》。而在美国,奥巴马政府采取行政协议的签署模式,绕开国会接受(Accept)了《巴黎协定》。中、美两国领导人在G20峰会期间共同向联合国秘书长递交了《巴黎协定》批准文书。中、美当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合计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0%,两国的批约对推动《巴黎协定》生效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为其他国家批约做出了表率,树立了积极的形象。虽然有分析认为奥巴马政府签署的行政协议在未来总统更迭过程中会产生变数,但奥巴马政府赶在美国大选结果出炉之前完成《巴黎协定》的批约,至少能够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和过去近10年的国际气候谈判成果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巩固下来。

欧盟积极行动,全力促进协议生效。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且欧盟始终是国际气候治理的倡导者和积极行动方。法国早就通过了两院决议,并在2016年6月15日完成了《巴黎协定》的批约。德国联邦议院于2016年9月22日表决批准了《巴黎协定》。2016年10月5日,包括法、德、葡等国的欧盟国家和加拿大等11国共同完成了批约手续,为《巴黎协定》生效完成了最后一步。截至目前已经有193个国家完成了《巴黎协定》的签署,其中有97个国家向联合国递交了批准文书,批约国家排放量接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0%。一般来看,像《巴黎协定》这样复杂和带有争议的国际协定往往要经过数年才能完成批约进程,从而具备法律效力。《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就耗时7年之久,而《巴黎协定》的生效堪称飞速,体现了国际社会在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上的高度政治共识和积极的行动意愿。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位相“由负转正”,或使全球变暖更加显著

《报告》还指出,全球变暖的诸多事实显示,2015年是自有现代观测以来最热的年份,比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出约0.76℃。赤道中东太平洋尼诺3.4区的海表温度距平为1.6℃,海洋温度明显升高;海平面上升突破纪录,全球海洋热含量突破新高。自1854年以来,共发生了27次厄尔尼诺事件和46次拉尼娜事件。其中,有3次是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分别是1982/1983年、1997/1998年以及2015/2016年。2006年之后的十年间,已出现了3次厄尔尼诺事件,3次拉尼娜事件,也就是完成了3次转换,厄尔尼诺转为拉尼娜或拉尼娜转为厄尔尼诺的速度在加快。

2015/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自2014年9月开始,2015年11月达到顶峰,2016年5月结束,是20世纪以来最强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水事件,已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对全球变暖有重要的正反馈。超强厄尔尼诺的发生与其所处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位相有密切联系,PDO正位相有利于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以及厄尔尼诺事件的维持。目前PDO已经从前期的负位相向正位相转折,这种变化或转折可能会使世界气候或中国气候的格局发生改变,使得全球变暖更加显著。

2016年汛期暴雨过程多,极端性强,累计雨量大,南北方洪涝并发,全国共出现35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长江中下游出现严重汛情,华北、西北部分地区暴雨洪涝严重。城市内涝突出,地质灾害较重。2016年6月28日~7月6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的暴雨过程和2016年7月14~21日发生在华北、黄淮和江汉地区的大范围暴雨过程在1961年以来的区域性暴雨事件中排名第5位和第7位。夏季气温创历史新高,两次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影响了全国30省份,有72县市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未来50~100年各气候区供热能耗呈降低趋势

《报告》指出,未来50~100年各气候区供热能耗呈降低趋势,而制冷能耗则升高。

从极寒到夏热冬冷地区,建筑供热能耗均受温度影响;相反,从极寒到夏热冬暖地区,制冷能耗极寒地区受温度影响,其他地区受温度和湿度共同影响,夏季空调系统在考虑降温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除湿功能;气候变暖背景下,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改变幅度在不同气候区明显不同,且冬季影响大于夏季,考虑气候变暖北方地区供热有3%~5%的节能量,夏季制冷设计负荷将升高0.8-2.2%,在建筑供热制冷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气象参数变化,做好前瞻性布局。

1.5℃目标是开启未来世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报告》指出,《巴黎协定》将努力控制全球温升到2100年不超过工业化前的1.5℃确定为全球温控目标之一。

科学研究表明,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范围内地球各系统要承受的气候风险要远低于2℃。当然相比于2℃目标,1.5℃目标对全球减缓行动的要求更为严苛。尽管在巴黎协定中各缔约方承诺了各自到2030(2025)年的减排目标,但相对于实现1.5℃目标而言仍有很大的差距。多家研究机构的模拟研究表明,如完全执行当前INDC,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升范围为2.2℃~3.4℃。截至2025年,实现当前INDC的减排承诺后,2℃温升目标下全球仍有467 GtCO2(万亿吨CO2当量)的排放空间,1.5℃温升目标下全球仅剩17 GtCO2。到2030年,基于NDC的排放已经超过了1.5℃目标的排放量。

按当前的路径来看,若想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的范围内,全球不仅需要立即行动并采取强有力的减排、脱碳和固碳措施,在2100年前,还必须实现负排放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1.5℃目标不仅是全球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向,也是开启未来世界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巴黎协定后,国际航空、海运业加快推进务实行动

国际航空、海运业是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进程中举足轻重。

《报告》指出,国际航空、海运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下最早启动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行业,其源头在于国际航空、海运业自身特征所带来的技术问题,即其无国界性及派生于经济需求带来了温室气体排放统计和分配的难题。因此,多年来航空海运减排谈判在公约和行业组织两平台下同时推进,谈判重点焦点和政策走向几经变化,各方围绕行业减排谈判的主渠道、减排适用的原则和路径等问题分歧不断、徘徊前行。

绿皮书同时表示,巴黎协定虽未涉及国际航空海运减排内容,但决不意味着这两行业的减排责任有丝毫减轻,相反,两行业将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两行业平台的既有框架下加速推进。

对此,绿皮书梳理了巴黎协定通过后ICAO和IMO两行业平台的最新进展。其中,ICAO力推包括技术、运营、替代燃料及市场措施等在内的一揽子方案,并在9月召开的第39届大会通过决议,计划于2020年启动全球国际航空市场机制;IMO达成了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决策在内的船舶能效“三步走”路线图,并在10月召开的第70届环保会上通过数据收集机制规则,启动路线图的第一步,并就海运业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商讨具体行动计划。

事实上,以往的经验也表明,行业组织有能力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行业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IMO早在2011年就通过了全球首个温室气体强制减排规则——船舶能效规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面向所有国家、针对全行业采取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能效措施的组织。绿皮书认为,巴黎协定后,未来全球将利用各种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合作机制,进一步加速为两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寻找符合自身特征的解决方案和路径,行业组织也将按照既定的框架和路线图,更为有力的推进巴黎协定的落实。(彭婧希)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