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支队长:外界无须质疑我们的战斗力

2016-09-13 09:17:10 环球时报
分享:

一直以来,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因装备现代级驱逐舰而备受关注。该支队支队长许海华对《环球时报》表示,“作为一支打仗部队,根本是打赢能力,外界无须质疑我们的战斗力”。

徐州舰官兵在值更。王志鹏摄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代宗峰】一直以来,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因装备现代级驱逐舰而备受外界关注。该部队也是镇守东海海域的最前沿部队,常年在东海方向执行常态化战备巡逻任务,为东海方向政治外交斗争提供战略支持。作为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组织的“讲好强军故事”活动代表,《环球时报》记者近日走进该部队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传奇故事。在海军战略转型的当下,这支镇守东海一线的战斗部队能否适应新发展?该支队支队长许海华对《环球时报》表示,“作为一支打仗部队,根本是打赢能力,外界无须质疑我们的战斗力”。

  “海上铁拳”

  该支队成立于本世纪初,在中国海军编制序列中是一支年轻部队。但其从诞生之日起便担负着守卫东海方向的战略任务,使命重大,被誉为“海上铁拳”部队,多型新型驱护舰率先列编,大部分都是海军首舰。

  “海上铁拳”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从组建之初,该支队无论装备还是人才都聚集了精锐力量。鉴于当时国际形势以及中国海军发展建设等综合因素,该部队相继装备了杭州舰、福州舰等现代级驱逐舰。该型舰无论是整体尺寸、适航性、生存性、火力,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反舰与防空能力突出,一度是中国单舰作战能力最强的战舰。

  此外,该支队的组建人员是从海军数十个单位中挑选出的精英。当时,这批人员面临的挑战是培训时间短,内容多,要掌握实装操作所有技能。

  现任该支队教练舰长兼副参谋长的王宏民,是当年首批赴俄罗斯接舰人员。他对《环球时报》介绍说,由于语言不同,学习课目多,大家都是争分夺秒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和教员主动沟通。“关键知识不掌握的话,到实装的时候没有办法操作。”王宏民说。

  在一年的时间里,首批舰员系统掌握了操作方法、战斗使用、故障排除等各方面的理论和操作方法,成功将杭州舰驶入某军港码头。

  在该支队,首批赴俄接舰人员被称为“种子舰员”,为这个支队以及中国海军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梯次性人才结构。在该支队军史馆可以看到,当年首批赴俄接舰人员大都已在重要岗位任职。该支队现任支队长许海华曾经3次出国接舰,他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许海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引进舰艇对中国海军发展在很多方面有促进作用。“首先,该型舰推动海军现代化建设以及装备发展;其次,通过对该型舰的训练、运用以及形成战斗力打磨成了一整套训练模式;此外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向部队输送了大量精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支队一度将指挥所设在隶属的驱逐舰,原因在于:指挥打仗,当然是要火力强、吨位大的战舰来当“中军帐”。事实上,信息化指控系统是该支队率先装备的某新型护卫舰的划时代装备。驱逐舰的信息化程度,不如装备完善信息系统的新型护卫舰,该支队果断改变固定思维,将“中军帐”设在新型护卫舰。

  该支队“中军帐”的变化,也是海军建设从机械化到信息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独立、自主研制的主战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面对这种变化,代表上世纪理念的四艘驱逐舰在未来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

  《环球时报》记者登上福州舰,看到舱室整洁有序,武器装备保养良好。福州舰舰长刘苏闽说,福州舰自身是一个优秀平台,其突防能力非常强大,打击能力也很精准。只是在信息化作战体系中,在信息获取、交换等方面有所欠缺。

  许海华支队长对《环球时报》进一步表示,该型舰对中国海军发展意义重大,其辉煌性并没有成为历史,在未来依然会辉煌。“他们将会和中国最新科技成果结合,并在海军和国防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和对手短兵相接成家常便饭

  “丢掉幻想,准备打仗”八个字竖立在该支队营区内。作为一支打仗部队,该支队在多个战略方向担负着多样化任务,部队建设的重点是备战打仗。新兵入伍就会被告知,这支部队是要打仗的,要扎实训练,练不好将来要吃亏。

  该支队政委吕东方说,几年前,支队首赴某海域执行战备巡逻任务,随后在该海域执行常态化战备巡逻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支队开始思考,“面对强大对手,如何审时度势,正确落实上级意图,正确决断;与对手短兵相接成家常便饭,如何提升实战化水平,有效履行使命?”

  许海华对此的回答是,以使命任务为牵引,推动部队由训练型向任务型转型。他进一步解释,“以使命任务为牵引指的是,首先要明确部队承担什么样的任务,面对什么样的作战环境,面对什么样的敌人。以此为前提训练如何攻击,如何防御等等。”

  在战备巡逻过程中,该支队以任务为牵引,开展对空作战、反潜作战等高难度课目的训练,不断提高核心作战能力;同时加强临检拿捕、跟踪监视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课目的训练。

  在许海华的理念中,有两个“一公里”。最初舰艇之间的航行,协同这些基础课目训练被称为“最初一公里”,与之相对的是“最后一公里”,也就是武器实际使用,对目标进行火力打击。前不久,许海华带领刚入列的荆州舰等3艘舰进行远海训练,主要演习课目是协同航空兵在陌生海域进行远程突袭,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提高训练水平。

  也恰因为这种“以战载训”的训练模式,该支队较好统筹了战备与训练的关系。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关于部队是否能有效履行职责和使命的问题时,许海华很自信,“我们常年在东海方向执行常态化战备巡逻任务,以高度戒备维护着我们主权和海洋权益,为我们东海方向政治外交斗争提供战略支持。”

  这种支持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项就是侦察取证。该支队温州舰常年担负战备任务,任务期间直面复杂海空情况,对取证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温州舰修订完善了《温州舰侦察取证部署实施细则》,将取证工作带入操演全过程,强化取证人员专业能力,确保一旦有事,做到取证完备,能够为国家战略和军事外交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外军舰艇对我做出挑衅行为的演习中,温州舰上取证人员按部署就位,对水面目标、指挥环境、操作流程、文书资料等进行取证;舱面各成像观测设备加强对目标观察瞭望,并记录影像。一切取证工作紧贴作战想定情节进行,确保形成完整证据链,为后续提供有力可靠证据。

  国际法赋予权利:堂堂正正走国际水道

  作为国际性军种,中国海军走向蓝水是无可商榷的。

  本世纪之初,当首批赴俄舰员自航归建之际就不是为了在家门口打转,而是为了走向大洋。该支队“走出去”的步伐也早于其他部队。

  作为首批接舰人员,王宏民对《环球时报》表示,赴俄罗斯接舰时留下两个深刻印象,一是从舰艇装备性能上看,俄舰艇的设计理念就是适合远洋,适合全球航行;其次俄罗斯舰员的观念和视野都很开放,是蓝水海军的思路。

  近年来中国海军提出“以开放眼光建设海军”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了对外交流和合作。

  许海华认为,和俄罗斯海军接触学到对方很多好的做法、观点,汲取不少经验,结合中国自身情况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海军的飞速发展,中国海军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而对于该支队而言,“驱逐舰的引进带来了一系列的改变,包括训练方法、作战观念,并促进了装备飞速发展”。

  2009年7月,由舟山舰、徐州舰以及千岛湖补给舰组成的第三批护航编队赴索马里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东海舰队首次执行护航任务,王宏民也在其中。数年之后当中国海军真正走向远海成为蓝水海军的时刻,王宏民已从福州舰舰长岗位调任教练舰长。“心情肯定是自豪的。”王宏民说,中国海军在十年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产大中型舰艇全部具备远航性能,中国海军也走向了国际舞台。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海军开始越来越娴熟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2011年2月,利比亚局势动乱,正在执行第七批护航任务的王宏民指挥徐州舰对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的船舶实施首次护航任务。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行动,海军第一次赴国外参与撤侨任务,创造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新纪录。

  壮大中的中国海军,引起了一些别有用心国家的密切关注。2008年10月,由泰州舰和马鞍山舰组成的编队赴符拉迪沃斯托克访问,经过津轻海峡时,引起邻近国家的过度反应。

  该支队参谋长夏子明介绍,一些官兵最初在海上碰到外军军舰时心里会紧张。但近些年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无论遇到谁,没有强弱之分,都是平等的对手。在这种变化背后,除了国力和军力增长,还有思维观念的变化。

  《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在8月中旬赴西太平洋执行任务之际,该支队特别邀请了一位国际法专家授课。参加此次培训的荆州舰舰长王红兵对《环球时报》表示,这种培训对自己非常有帮助,使自己了解到在不同性质海域有不同的权利,并更好运用这些权利。

  许海华曾多次因公出国,是一位军事外交经历丰富的军人,思路开阔,甚至在言谈中常蹦出英文单词。他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为军事行动提供法律支撑,让官兵了解哪些法律可以运用,使我活动更方便,权益最大化”。

  在许海华看来,中国海军从黄水走向蓝水,从家门口走向远海活动,向作战海域备战的过程中,中国海军是在广阔的大洋上活动,并且会和不同国家舰艇打交道,需要运用也应该充分利用国际法规、国际惯例等来维护中国海军在海上的权益和海洋利益。

  某邻近国家对我海军赴西太平洋通过国际水道时,总是进行恶意炒作,对此,许海华说:“我们要运用国际法规赋予的权利进行维护。比如我们在一次任务中通过某国际海峡,外军舰艇对我贴身进行跟踪监视,妨碍我方行动。这个时候我们主动出联与其沟通,让对方不要影响我方行动。”许海华说,“这是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我堂堂正正走我的路”。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除了运用国际法维护权益,为了能和外舰更好沟通,该支队非常重视涉外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懂外语懂政策懂国际法的综合性人才。尤其是外语的学习,以前仅靠几个外语特长的官兵临时上阵或重大任务临时配备翻译,现在所有值更官都能进行流利的海军专业外语对话。

  2014年4月,《海上意外相遇规则》(CUES)在由中国海军承办的第14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上通过。CUES的主要目的在于当中外舰艇在海上不期而遇时互相通报意图,减少误判,开展合作。该支队要求在与外舰相遇过程中,主动出联、主动使用,减少误解误判。

  在荆州舰上,《环球时报》记者目睹了一场CUES的模拟演练过程,值更官全程都是用流利的英语进行联系。演练场景是,在海上中国舰艇和某国舰艇不期而遇,然后某国舰艇呼叫希望进行CUES的演练,中方欣然应许,双方互通航向航速等动态,友好通过。

  许海华认为,海军作为一个国际性军种,活跃在广阔的海洋中,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受侵犯是其职责。但在日常行动中,在广阔海洋上行驶的海军还能通过运用国际性规则彰显出一种软实力,展示中国海军的存在,同时也是为海洋和平稳定做贡献。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