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假货泛滥,商场特卖会成监管盲区

2016-08-19 10:23:01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商场假货泛滥,业内人士提醒,特卖会高达70%的售假率应该引起商场的重视,消费者也应该擦亮双眼,减少损失。而对于被侵权的品牌来讲,打假之路任重而道远。

商场涉嫌出售假冒UnderArmour(以下简称“UA”)的事件持续发酵。UA官方工作人员近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远洋未来汇购物中心举办特卖会的企业所持授权书为伪造。近几年,商场特卖会售假事件频发,商场外租区不但成为不法商家售假“宝地”,似乎更成为“法外之地”。业内人士提醒,特卖会高达70%的售假率应该引起商场的重视,消费者也应该擦亮双眼,减少损失。而对于被侵权的品牌来讲,打假之路任重而道远。

授权证件均系伪造

继本报8月15日独家报道《大商场UA假货3折就卖》后,远洋未来汇购物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提供了特卖商家进驻时所提交的安德阿镆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德阿镆公司”)税务登记证、商标注册证、营业执照和授权委托书等证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安德阿镆公司授权的是一家名为“北京春亮商贸中心”的公司在销售代理公司产品,有效期为今年3月15日至2017年3月14日。所有证件均加盖安德阿镆公司、上海市国税局、上海市地税局、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上海市工商局的公章。

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在该店购买时,商家POS机签购单商户名称显示“北京品牌折扣”。而在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春亮商贸中心是由个人经营的公司,经营者为韩春亮,经营范围包括销售服装、鞋帽、建筑材料、化妆品、体育用品等。由于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北京春亮商贸中心已于今年7月8日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标记为“经营异常状态”。

北京商报记者随后致电UA公司,官方客服表示,UA暂未授权其他公司经营特卖商品,也不会在特卖会进行销售。目前已有其他地区的多家商场向UA核实授权情况,并向品牌出具授权书,但经过UA核实均系伪造。

山寨泛滥已引起品牌方重视,该公司称已反馈至法务部门进行处理。UA官网显示,目前北京地区共有9家UA零售店,位于大悦城、北京SKP、卓展等大型购物中心内。

商超售假见怪不怪

百货、购物中心特卖会售假,乍看令人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已屡遭媒体通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2013年至今,全国多地曝光多起商超售假事件。Nike、Adidas、PaulFrank(大嘴猴)和NewBalance等“洋品牌”最容易“受伤”。

早在2013年,北京华联商厦公益西桥店就因销售假冒PaulFrank品牌服饰被曝光。消费者表示,该商厦内专柜的店面装饰、衣服布料、商标吊牌均与正规专柜不同,同正品相比,店铺Logo多了“mix”字样。

PaulFrank中国区代理商明确表示,在北京华联商厦公益西桥店未设专柜。

北京商报也曾于2014年对凯德MALL疑卖假NewBalance进行跟踪报道。凯德MALL西直门店相关负责人表示,该NewBalance专柜为特卖性质,属于短期合作,已责令该店闭店。不过,除西直门店外,凯德MALL太阳宫店及翠微路凯德晶品内也有类似的NewBalance特卖会,吸引大批消费者购买。

今年4月,海淀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在联想桥的物美大卖场外租摊位以及公主坟一商户查获了大量假冒Adidas、Nike等品牌的涉假运动鞋和服装。涉假商品仅卖200-500元不等,而正品价格高达上千元。销售人员无法提供进货票据和发票,称只给消费者开小票。

另有报道称,以商场特卖会出售的侵权商品为线索,江苏秦淮警方近日捣毁了一个专门在商场里售假的特大团伙。与远洋未来汇情况类似的是,不法商家靠假授权书打着促销的招牌在全国各地商场租场子卖假货,一年总营业额超千万元。

吸金利器公开秘密

假冒产品“野火吹不尽,春风吹又生”,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商场信誉,也给品牌方带来不小的损失。但是,百货、购物中心特卖会售假似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商场人士介绍,目前北京大部分商场都会定期举办特卖会,而在这样的特卖会购得的商品,质量很难得到保障。“消费者对于低价商品有极高的需求,商场举办特卖会,一来可以满足消费者购买廉价商品的需求,二来可以吸引大量客流。”这位人士还透露,目前商场特卖会中所售商品70%-80%均为假货。

分析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引入UA特卖会将提高商场品牌丰富性。该人士介绍,相比于附近朝阳大悦城等更大体量的购物中心,远洋未来汇总体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影院占比近三成,其余基本为餐饮,顾客的消费内容相对单一。引入特卖会可提高商场零售业态的丰富度,吸引更多顾客,但吸纳毫无资质的代理商无异于开门揖盗。

此外,来自北商研究院的观点认为,也有不少商场是通过特卖会的形式“试卖”某品牌商品,以便对消费者的品牌认可度进行摸底。同时,在商场挑选品牌的同时,品牌也在挑选商场。部分经营规模较小、区位条件不利的商场,无法引入较为高端的国际品牌,只能通过特卖会“下手”,满足消费者及其自身发展。

监管盲区谁为假货负责

商场售假,到底打的是谁的脸?丰台工商分局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面对猖狂的售假者,工商局、商场和消费者方面略显被动。“消费者可以通过商标、做工以及价格等细节决定是否购买特卖会商品,但商场方面和工商部门没有资格通过这些要素定义商品为假货。工商部门定期对商品进行抽检,也仅能对其质量和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进行认定。”

这就意味着,打假的关键在于品牌方,也就是商标持有人。“市场上出售假冒产品的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般是由商标持有人联合工商局进行处理,除了没收侵权商品外,还要进行法律上的处置。”上述人士建议,品牌方应该定期联合工商部门进行打假,维护自身权益。

不过,该人士同时强调,对于商场来讲,被动不等于无过错。商场和市场的主办单位因未尽管理职责,发生商户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产品的问题,将负连带责任,会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罚。“商场在与代理商合作时应擦亮双眼,尽量与有资质的大型代理商进行合作,避免代理商伪造授权信息,损害商场名誉与形象。”

商场对参与特卖会的厂家和商品监督力度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假货不止的重要原因。“售卖UA的柜台为特卖性质,属于短期合作,经营时间约为1个月。”远洋未来汇相关负责人解释,商场对长期合作的商户会进行定期抽查,短期合作的不过多干涉。

对于消费者,业内人士提醒,不法商户依托大商场销售假冒商品,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对于假货,消费者缺乏辨识能力。不过,消费者可以通过索要票据等方式加以辨别,如果属于正规商场销售产品一般统一由商场收款,并且出具商场的统一票据。如果直接向商家付款时,商家拒绝提供小票、发票等,消费者应拒绝购买商品。

消费者一旦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可以向商场提出无理由退换的要求,或要求当地工商部门进行调解,部分商场已有消费维权绿色通道,可帮消费者调解或维权。对于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消费者应多加小心,并保留购物凭证。


责编: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