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 生态保护的动力会减弱吗

2016-07-22 08:55:45 人民日报
分享:

近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相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会对这些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保护带来哪些影响?

  得益于良好的生态保护,神农架风景秀丽。

  陈 力摄

  近日,广西左江花山岩画和湖北神农架相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青海可可西里将成为下一个我国世界自然遗产申报项目。”20日,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透露。

  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0项,继续保持世界第二的领先地位,仅比意大利少1项。其中,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增至11项,跃居世界第二。

  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湖北神农架成为我国第五十处世界遗产地,也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摘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重桂冠的遗产地。

  “世界自然遗产的评价标准主要有四项:地质、美学、生态学过程、生物多样性。”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谢宗强指出,神农架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生态学过程和生物多样性上。

  神农架位于华中地区大巴山脉和武当山之间,地处我国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保留了中国中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三大区域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为大量珍稀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是世界上广泛引种的园艺物种原生地。谢宗强说:“神农架是世界上落叶树种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北半球最完整的温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神农架地区栖息着中国大鲵、川金丝猴湖北亚种、云豹和亚洲黑熊等多种珍稀动物。”

  有人担心:申遗成功了,神农架生态保护的动力会不会不那么足了。对此,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王大兴说:“申遗成功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要落实申遗时制定的保护规划。神农架今后将采取无人机、哨所、巡护等多种保护措施,同时将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加强与群众互动,切实防止环境遭到破坏。”

  为防止因客流量过大破坏原有生态景观、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神农架还将严格控制展示区范围,并对游客人数进行限流。神农架林区副区长艾迎杰说:“预计景区年均人流量会增长14%,即由70万上升至79.8万左右。”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我国于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已成为全球世界自然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50项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30项、自然遗产11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5项。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有效保护了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章林伟说。

  世界遗产理念与我国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契合。“20项自然遗产、双遗产、文化景观遗产,有效保护了大熊猫等濒危珍稀物种栖息地和重要自然生态系统,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以及很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经济发展发挥了特殊作用。”章林伟说,“黄山、九寨沟等世界遗产地,已先试先行国家公园体制和理念,在践行保护优先理念、建立统一机构、强化规划管控、实施特许经营、社区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各世界自然遗产地共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9万余个,帮助当地完成道路交通等项目180余项。2015年,各世界自然遗产地共接待游客1.8亿人次,为地方带来直接收入70多亿元。其中接待境外游客800万余人次,约占全国入境游客的6%。世界文化遗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名片”。

  目前,我国已建立世界自然遗产培育机制。住建部建立了《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作为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预备清单》的遴选项目库。

  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参与

  目前,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申遗热潮”。章林伟说,世界遗产委员会可能会将每年每缔约国可申请项目由两项降至一项,也给我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继续推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发展?“要讲好中国故事。”住建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刘佳福说,想要讲好故事,不仅要做好发掘,更要做好保护,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加强自然遗产保护,落实相关法规、加强科学规划很重要。”北京大学世界遗产中心教授陈耀华认为,要严格执行世界遗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推进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同时强化规划建设管控,科学编制和实施遗产地保护管理规划,妥善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自然资源保护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民众生活改善不了,自然没心思保护自然遗产。”章林伟说,要加大保护投入,健全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规范门票收入用途,保障保护管理经费需求,“我国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需要全社会参与”。

责编: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