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后裔”,比太阳灿烂

2016-07-07 08:28:25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29岁,11年兵龄,热爱军队,不到1年就能退伍。申亮亮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定格在一幅荷枪实弹的画面,下面回复了这么一行字:“别和咱妈提。”

u=2657543070,773844462&fm=11&gp=0

  文/鹤丁

  因为一次恐怖袭击,战士申亮亮倒在了马里维和部队的驻地。

  中国军队首次派出军用运输机,跨越11个国家,往返飞行2.7万公里,在端午节那天,迎接英雄回国。

  29岁,11年兵龄,热爱军队,不到1年就能退伍。申亮亮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定格在一幅荷枪实弹的画面,下面回复了这么一行字:“别和咱妈提。”

  几个字,勾勒出一个忠诚的卫士,一个体恤的孝子。

  曹植在《白马篇》中写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为国捐躯,让人敬重,为世界和平捐躯,更重于泰山。

  “我能说孩子死得可惜吗?不能。因为他死得伟大。”这是申亮亮家人在他牺牲后的动人之语,至情至性又深明大义。

  如果没有那次恐怖袭击,结束了这期在马里的执勤,退伍军人申亮亮或许很难进入大家的视野;如果不是成为一名蓝盔战士,战士申亮亮或许不用总提防着恶劣的生存环境“被妈知道”;如果不是一个入伍11年的老兵,“山河岁月”或许也不会留下诸多记忆的“疤痕”:死守同江大坝、直面汶川地震……

  和平来之不易。申亮亮身上的和平分量,值得世人铭记。一名维和战士的牺牲,也激发了大家对“和平”的反思。

  申亮亮牺牲消息传回国内的起初几天,社交媒体上似乎没有激起水花。有人对此愤怒,也有人在批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起娱乐八卦,一个远在马里的维和士兵,过于遥远;比起韩剧《太阳的后裔》中“国民老公”宋仲基饰演的又时尚又浪漫的维和军人,这位“中国的后裔”从颜值到生平,都没有刺激人眼球之处,哪点值得网民追捧?对大多数人来说,和平是广场上肥嘟嘟的鸽子一直在那,机场和高铁必然把差旅的亲人带回家,家门口的早餐奶总会是如约到达……

  但其实,没有了申亮亮们不顾个人安危的“筑堤”,哪来和平的“主流”?没有了申亮亮们“战斗、再战斗”的誓词,哪来“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签名档?

  日本画家滨田桂子在《和平是什么》这本儿童绘本中讲道:“和平,可能是这样的:不打仗,不扔炸弹,不破坏房屋和城镇;饿了,谁都能有饭吃;学习,还能和朋友在一起。”简单的字词,叠加组合在一起,却分外凝重,因为人们知道,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像阳光、水与空气一样唾手可得。

  这或许是英雄主义褪色的时代,但真正的英雄不会退缩。

  一个有温度的时代,必然会致敬英雄。

  与申亮亮同驻马里、也在爆炸中受伤的战友说:他还要回到马里去,因为其他战友还在坚守。从1990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至今,中国已派出3万多人次参与24项维和行动,共计17位官兵牺牲。他们的坚守,促进了世界的祥和。坚守,是这些军人最高的勋章。因为申亮亮的牺牲,他们也被重新发现,他们的照片也被放在一些网站的醒目位置。

  为和平而献身者,远不止这些蓝盔战士。还有许多战士,出现在反恐的刀尖上,出现在撤侨的尖峰时刻,出现在护航的漫漫征途上。

  真正的英雄,应该醒目;英雄的醒目,也是良知的觉醒。

  止戈为武。在中国文化中,“武”的本意就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历史证明,爱好和平,不仅流淌在申亮亮的血液,也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在纽约联合国大厦门口,有两座雕塑:一座是“枪筒上卷”;另一座是“铸剑为犁”,其中凝铸的和平期望,世界相通,心手相连。

  “我要去马里,我们先成朋友,如果我安全归来了,再成夫妻。”这曾是申亮亮对女友的誓言。英雄与玫瑰,他选择了当英雄。歌曲《白桦林》中唱道:“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其实,老兵不死,英雄不朽,无须证明。因为他们的“可爱”,早已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