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宋巍:他的器官救了六个生命

2016-06-20 08:02:54 人民日报
分享:

宋巍34岁的生命,并没有在这一刻终结。他的两个肺脏、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在与他素不相识的4位患者的身体中“复活”,两个角膜和皮肤组织也随后经过处理移植给其他患者。

  6月15日19点10分,上海长海医院手术室。因脑干出血昏迷了半个月之后,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医生宋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但宋巍34岁的生命,并没有在这一刻终结。此后不到12小时,他的两个肺脏、一个肝脏、两个肾脏,在与他素不相识的4位患者的身体中“复活”,两个角膜和皮肤组织也随后经过处理移植给其他患者。

  因为宋巍的无偿捐献,4位患者挽回了生命,2位患者重见光明。据上海市红十字会介绍,这是该市第195例器官捐献,同时也是上海市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捐献器官和组织最多的一例。

  “凡是能够救人的,我们就都捐”

  5月3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二,在长海医院进修的宋巍下班后回到宿舍休息。突然,一个趔趄,宋巍倒地不起,瞬间陷入昏迷。

  同伴第一时间将他送到了急诊室,头颅CT提示为“脑干出血”,病情异常凶险。

  没有自主呼吸、身体无反射、接近脑死亡、心跳勉强维持……全市专家会诊、争分夺秒抢救、亲人日夜祈祷,宋巍却一直处于深度昏迷。

  6月7日下午,长海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负责人高晓刚接到医疗科电话:“宋巍医生家属要见你。”宋巍父亲有些偏瘫,拄着拐杖,在亲戚搀扶下蹒跚而来。宋巍母亲坐着轮椅,双腿已经有些萎缩。

  “我们想好了,如果真是救不过来的话,就捐献遗体器官,这样还能救其他人。”父亲说,“他能救一个人,就是救了一个家庭。”

  傍晚时分,一个瘦小、单薄的身影出现在医疗科门前走廊上。马文娟,宋巍29岁的妻子,泪流满面。

  马文娟颤抖着双唇对高晓刚说:“能不能维持到最后一刻?如果真救不过来,就捐吧。凡是能够救人的,我们就都捐。”

  “高医生,他……会不会……痛?”马文娟问。高晓刚的眼泪涌上来:“他脑部的损伤已经……他没有疼痛反射了。”

  “我为我的老公感到骄傲”

  6月15日,医院重症监护室。

  宋巍体温突升,高达42摄氏度,血压升高到190左右,转瞬,又迅速掉至60以下,进入休克状态。

  宋巍的生命走到了最后时刻。这天晚上,长海医院为宋巍做了器官获取手术,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迅速找到匹配对象,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得知消息,父亲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儿子。捐出孩子的器官,救助6个生命,也是一种报答!”

  两天后,宋巍追悼会举行。追悼会范围很小,除了宋巍至亲、同事,还有受捐人家属。网上,则有成千上万网友点烛为宋巍送行、祈福。

  “我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和词汇,去修饰我的爱人生平怎么样。但此刻,我为我的老公感到骄傲。我觉得,他将医生这个称呼诠释得很完美。”追悼会上,马文娟说。

  1984年,宋巍出生于吉林长春一个普通职工家庭。2002年,宋巍考取延边大学的临床系本科。5年时间里,他获得了一等国家奖学金2次,二等国家奖学金2次。毕业两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吉林大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就职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烧伤科,临床工作之外,还担任科室秘书一职。

  “他很少和我谈他的工作,也从来没听他抱怨过什么。”马文娟回忆。有一次,宋巍加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匆匆吃了两碗米饭,倒头就睡。半夜2点多,又被电话叫醒,直奔医院。

  甘肃省人民医院同事回忆,平时,宋医生总将自己的名片发给患者,方便病人随时询问;手术前,他会逐条逐句给患者讲解,让患者安心;手术后,他主动跟踪情况,直至患者痊愈。

  今年2月,宋医生作为科室重点培养对象,被送到上海长海医院烧伤科进修。宋巍一直都很勤奋、踏实,工作上“零差评”“零投诉”。

  “他说,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

  3年前,经人介绍,马文娟与宋巍相识。“他父母身体都不好,就他一个儿子,负担很重,但他特别懂事孝顺。”

  宋巍父母同为脑梗后遗症患者,平常看病买药要花不少钱。和妻子结婚3年后,他们终于靠自己的微薄积蓄,按揭买了一套小房子。就在倒下的前几天,宋巍和妻子通电话,安排将父亲接到兰州居住。“爸爸听了,开心得不得了。”

  “他还和我说,培训结束了要好好陪我在上海玩几天,要去外滩、去南京路。他还说,我们的生活一点点好起来了,啥都会好的。”

  “他要靠自己的努力让我们过上好生活。到上海进修后,工作很紧张,有时都顾不上打一个电话。中间只回来一次,还是为了职称考试。不过,他察觉我情绪不好时,就画漫画发给我,还写了‘终于等到你,差点要错过你,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

  “他虽然是医生,但我们没有谈过生死话题。惟一一次,他和我说,如果他不幸先走了,他会以另外一种方式生存。”

  6月18日,父亲节前一天,晚上9点多,马文娟带宋巍离开上海“回家”。兰州家中,宋巍朝思暮想的1岁零8个月大的儿子,正等着他。

  “虽然没有享受到父爱,但父亲得到很多人的尊敬。等儿子长大了,一定会自豪的。”马文娟说。

  ■记者手记

  用大爱诠释生命意义

  面对含着眼泪回忆起往日甜蜜与幸福的马文娟,面对她抛过来的问题:“你说,它为什么不是一场梦呢?”我无法开口提及我的问题:为什么想到要捐献器官?

  其实,宋巍对父母的孝顺关切,对妻子、家庭的爱恋,以及对医生职业的全情投入,都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宋巍和他的家人,用最浓的亲情、爱情,给生命的意义以朴素的解释——在爱的给予中,生命才圆满,也才能永续。

  这件在宋巍家人看起来是很自然的事情,引起了网上网下的深切关注。马文娟略有些惊讶,她说,没想到反响会这么大。

  马文娟不知道,宋巍的生命礼物不仅让6位患者获得新生,还让更多人了解并知晓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的价值。

  有报道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调研,2013年,全球实施近12万台器官移植手术,但这只能满足不到10%等待者的需求。

  中国同样如此,器官捐献稀缺,而排队等待“生命礼物”、期待重生的队伍很长。在上海,2012年12月正式启动人体器官的捐献工作。2013年8月,上海实现了第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到目前为止完成了195例。宋巍医生就是上海第195例器官捐献者,也是上海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以来捐献器官和组织最多的一例。

  近一年来,器官捐献志愿者人数明显增加。此前,上海用两年时间完成了100例器官捐献,从去年6月至今,又完成了接近100例。

  在上海红十字会一位负责人看来,这首先要感激那些器官捐献者及其家属。每一例人体器官捐献实现的背后,都有艰难的心路历程,也都充满着爱的感动。捐献者过世了,器官捐献要通过家人来继续完成。宋巍及其家庭的大义与大爱,是对我国器官捐献制度完善的激励,也是对自愿、无偿器官捐献文化建设的一种引领。他们,以生命传递爱心,彰显了人性的光辉。

  感谢宋巍的生命礼物带来的温暖与亮色。

原标题为“医者宋巍:他的器官救了六人(发现身边)”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