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央企怎么干?

2016-02-22 08:27:01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颇有意味的是,2015年召开央企负责人会议时,央企总数还是112家,如今已变成106家。而12年前国资委第一次召开央企负责人会议时,这一数据是196家。

  处置“僵尸企业”明确“大限”

  ——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来“大震”

  会议披露的信息显示,国资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僵尸企业”处置主体任务,到2020年前全面完成各项工作。

  国资委主任张毅(编者注:2016年2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国务院任命肖亚庆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免去张毅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职务)的讲话中对处置“僵尸企业”的措辞堪称严厉,他提出,“要以攻坚克难、动真碰硬的精神积极推进”。 张毅表示,(处置“僵尸企业”)是绕不过的坎,是必须做的手术。会引起一些震动,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按要求把工作做好,用今天的“小震”化解未来的“大震”。

  对处置“僵尸企业”的措辞如此严厉,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处置“僵尸企业”)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的具体体现,随着各项改革的纵深推进和落地实施,足以表明国企改革与发展从“关键之年”进入到“阵痛之年”。

  对于具体落实,国资委明确集团公司是处置“僵尸企业”的责任主体,要建立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机制,指定专门机构,组织精干力量,积极开展工作。按照务实管用、可操作、可检查的基本要求,一企一策具体确定处置“僵尸企业”工作方案。 

  王志刚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实操时一方面要敢于断臂,一方面招数要想得细一些,风险要想得足一些。”

  国资委首次明确提出 “自身改革”

  ——该管的绝不缺位,不该管的绝不越位

  在国企改革1+N的顶层设计陆续出台的背景下,外界普遍分析认为,2016年国资国企改革已进入实质破题阶段,将直触利益调整,挑战堪称巨大。

  此次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首次明确提出“自身改革”的表述,这意味着国企改革的操盘者国资委将对自己“开刀”提上日程。国资委主任张毅表示,要进一步明确履职边界,该管的要科学管理、绝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绝不越位。

  多位央企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去行政化”是他们对改革现行国资监管体制的主要期待。如何才能去行政化?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国资委自身变革涉及四个方面:“定职能,国资委的职能是管资本而不是管经营;定边界,明确自己的履职边界,不能越位;定权力,明确自己的权力有多大,该管什么;定编制,从与政府机关类似的机构设置,转变为依据职能制定机构设置。”

  此外,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加快完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加快解决国有企业办社会负担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部署在2015年涉及国企改革的一系列文件中都有提及,在此次会议上再次提及并不意外。

  记者从国资委内部获悉,此前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明确的国有企业改革“十项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在2016年有望在相关企业趟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路子。

  一位参会央企人士对记者表示:国资委明确要求我们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