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荣造林大跃进:数百亿元让田里种树岭上长草

2016-02-17 08:22:16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那些年,江西的干部和百姓几乎没有不骂娘的,尤其是基层的干部怨声载道、欲哭无泪。“几乎每一个县的干部都有意见,但不能讲啊,哪里敢啰嗦。”

  荒诞的闹剧

  当地一位官媒的记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那些年,江西的干部和百姓几乎没有不骂娘的,尤其是基层的干部怨声载道、欲哭无泪。“几乎每一个县的干部都有意见,但不能讲啊,哪里敢啰嗦。”

p40-为了应付检查,路边种着没有根的小树。(2012 年拍摄)

为了应付检查,路边种着没有根的小树。(2012年拍摄)

  一位县干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苏荣到他们县里去检查公路两侧的绿化,“有一段路的绿化不行,他把县委书记、县长叫过来训斥说,‘不把这个搞好,你们的县委书记、县长不要当了。’讲完,拍拍屁股就走了。”

  按照制度设计,“一大四小”造林绿化目标任务被分解到市、县、乡、村和山头地块,责任被落实到了各级各部门。

  乡镇一级的政府也要被分配任务。吉安某县的一位乡镇党委书记2011年曾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诉苦说,各级财政需要为此买单,钱从哪里来,太难了。说着,他的眼眶红了。他因为没有按要求搞绿化通道,没有租田栽树,而将树种到了山上,被通报批评了。

  根据《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的意见》的规定: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米,省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10米,县道、乡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米。

  为什么放着荒山野岭不种树,非要在高速公路两旁租田种树呢?

  刘礼祖是这么解释的,通道绿化特别是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是一个地方的“窗口”和“门面”。江西的森林覆盖率很高,但乘车从高速公路经过却看不到森林,就是因为通道绿化水平低。如果通道绿化搞不好,到江西来的人一路上看不到绿色,怎么谈得上绿色崛起?通道绿化水平上去了,投资环境就改善了,来江西的客商就会多起来,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崛起。

  他因此得出结论:江西要实现绿色崛起,关键要抓好通道绿化。他要求所有地方紧抓通道绿化不放。

  于是,在现实的操作中,多数市县都提高了绿化带宽度标准:高速公路两侧绿化带各50米,国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30米。

  公路两侧的良田因此被大量租用。除卖官鬻爵外,由“一大四小”异化而来的租田栽树,是这些年苏荣在江西留下的最坏的官声。上述熟悉江西省政情的人士说,“有些地方吃饭都成问题,良田却被占用去种树。他把老百姓基本的生存条件给剥夺了。”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多个村的村民处了解到,政府以一年大约500到600元/亩或600斤谷子/亩的价格将土地租走种树。但很少能按约定支付租金,甚至一直拖欠至今。

  这让老百姓很不满意。一些地方,政府白天种树,老百姓晚上拔掉。种了拔,拔了又种,树苗很快就死掉了。

  各地为完成“一大四小”任务应付突击检查,不舍昼夜,甚至在8月的高温之下在公路两侧抢栽树苗,各种荒诞行径层出不穷。

  挖大树种小树现象随处可见,某县的一位乡镇党委书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他所工作的乡镇,主干道两旁原来已经长满了大树,因为要迎接苏荣的检查,那些新树苗要移到最显眼的通道,大树被迫挖掉移走。“然后,县里的领导拎着这么丁点大的小树让我去种上,真是天大的笑话。”

  上述官媒的记者说,2012年,“一大四小”推行期间,自己发现一些省道两边新种的树压根没有根部,“就是一根根棍子插在公路两边,督查组的人难道是瞎的吗?”

  而在像崇义、铜鼓这样森林覆盖率已经高达87%以上的县,也被要求完成同样的种树任务。“倡导多种树是对的,但这样‘一刀切’,根本不符合实际。”铜鼓的一位官员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一大四小”被诟病的荒诞行径还有,江西省本身盛产苗木,但大多数的苗木却舍近求远,从外省调入。

  以 “一大四小”工程中被统一要求广泛种植的杨树为例,“杨树苗木大多从山东省购买,经过长途运输,刚到江西不久就要死掉一批,种下去之后,即使能存活下来应付检查,第二年也会死掉。”一位林业系统的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解释说,当年种了那么多的杨树,现在却很难见到活着的杨树,是因为杨树并不适合江西潮湿、炎热的天气。

  因其荒诞和滑稽,民间评价“一大四小”工程说:一大四小,纯粹乱搞,田里栽树,岭上长草!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