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如何左右王朝命运?
2015-12-03 09:19:59 国家人文历史自古以来,气候这只看不见的 “上帝之手”, 一直在冥冥中左右着帝国的兴衰、王朝的更替,下面就随国历君一起来看一看这只无形的手究竟是如何摆布人类历史的。
温暖孵化印加帝国
同样的事件不独发生在中国。法国安第斯山脉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表明,公元1100年至1533年间,长达400年的温暖期充当了美洲大陆古印加帝国“完美孵化器”,使这个帝国的疆域从哥伦比亚一直扩展到智利中部,催生了灿烂的古印加文明。
神秘的古印加帝国是由南美洲印第安人创建的,公元1438年正式立国,在1533年被西班牙军队征服前,它是一个地域辽阔、文明发达的古帝国。版图包括现在的秘鲁全国,北至厄瓜多尔,西沿太平洋海岸,东达玻利维亚全境,南到智利北部和阿根廷的西北部,以现在秘鲁的库斯科为中心,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由于没留下什么文字记载,而且突然消失,印加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古文明之一,给后人留下许多未解之谜。
马丘比丘,最大的古印加帝国遗址,被称作印加帝国的 “失落之城”
“古印加帝国具有高度组织性,是一个复杂的等级制度,但如果没有温暖气候的帮助,这个帝国的文明程度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研究所的古生态学家亚历克斯·切普斯托·拉斯提博士说,他通过分析安第斯山脉库斯科地区马卡科哈湖湖床的沉积物,不但得出温暖气候催生印加帝国的结论,还揭示了公元880年左右出现的一场干旱,使此前的瓦里帝国走向衰败。
严寒葬送罗马帝国
莫斯科动力学院全球问题实验室也在做类似的研究,他们绘制出气候波动和社会历史的比较年表。“地区性的气候变坏,比如变冷或干旱无雨,往往总是伴随着一些伟大帝国的出现,智力型人物辈出,精神生活有新的建树与突破,天才发明层出不穷。” 实验室主任弗拉基米尔·克利缅科说,一旦气候变暖,人们就缺乏勇敢大胆的时代激情,帝国也在安享太平中土崩瓦解。
罗马帝国的解体是一个典型例子。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但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并不同步,气候变冷时先从太平洋西岸开始,由日本、中国东部逐渐向西移到西欧,温度回升时则自西向东行。正是这种时间差,促使匈奴人在公元四世纪气候转冷时西迁,在欧洲掀起民族大迁徙狂潮,葬送了罗马帝国。
关于匈奴人的西迁,东西方史书都有记载。据《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东汉建武初,“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气候开始转冷,这是匈奴衰亡的先兆。
东汉和匈奴的最后一战发生在东汉永元三年(91),“北单于为右校尉耿夔所破,逃亡不知所在”。此战彻底解除了匈奴人对中国的威胁,却给远在西边的罗马帝国造成了灭顶之灾。
这支逃亡的匈奴部队,西逃至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一带,经过200年的休养生息,重新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力量。公元374年,匈奴人凭借其游牧民族的强悍善战,以势不可挡之势,大举西进,越过伏尔加河侵入欧洲。
《圣乌苏拉神龛》,比利时布鲁日汉斯·梅姆林博物馆藏。相传在公元五世纪时,有一位信奉基督教的英国威尔士公主乌苏拉,与女伴乘船沿莱茵河而下,遇到匈奴的军队,乌苏拉拒绝嫁给匈奴首领,她和女伴们全部遇害
受匈奴人入侵的巨大压力,中欧和北欧的日尔曼诸部族纷纷西迁,掀起了民族大迁徙的浪潮,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盎格鲁人、萨克逊人和法兰克人,像狂澜一样,后浪推前浪,离开原先居住的地方,南下迁入罗马境内。日尔曼人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由于生活环境寒冷恶劣,养成了无所畏惧、尚武善战的品性,南方衰弱而又富裕的罗马帝国,这时成了他们的避难所和掠夺对象。
据早期基督文献记载,当时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冬天常降大雪,夏天冷得果树都不挂果,葡萄酒都带一种酸味。多瑙河和莱茵河经常封冻,使罗马帝国的北方边界成为不设防地带,暴露在彪悍善战的日尔曼骑兵面前。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越过冰河,进犯罗马帝国。
造物弄人,罗马帝国的创建,就得益于奇冷气候。罗马建城初期,城市被山毛榉树林包围,冬天经常40天都是积雪,台伯河封冻,冷得可是没法再冷了。后来随着气候的好转,整个亚平宁半岛一直到最北端,到处都在种植葡萄和马林果,包围罗马城的山毛榉树林也退到高山上,再也看不见了。
在温暖宜人的气候中,罗马帝国不断扩张成长。但是好景不长,当气候再次逆转时,寒冷的北方突然冒出好多过去都没听说过的好战民族,帝国边境全线告急,终于在外族一波接一波的冲击下,于公元476年寿终正寝。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