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全面二孩”时代,学前教育准备好了吗?

2015-11-25 09:39:10 海外网
分享:

对于“全面二孩”,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学龄人口的必然增加。但是具体增加量有多少,地域、城乡之间的分布状况如何,还是比较复杂的。毕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下,个人的生育意愿也不尽相同。

  11月24日,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发表文章《“全面二孩”时代,学前教育准备好了吗?》,全文如下: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了,生还是不生?不少人陷入了纠结。其中一个较大的纠结,就是孩子的培养成本。单拿学前教育成本来说,“入园难”“入园贵”就是困扰很多家庭的第一道教育难题。

  今天,《学前教育专题评估报告》发布。教育部门做好了应对“二孩”们学前教育的准备了吗?学前教育的重难点怎么破?听听教育专家怎么说。

640.jpg

“全面二孩”政策一出,必然对学前教育提出新的挑战。随着新增人口数量的增加,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也相应增长,面对这样的趋势,教育部门是否做好了准备?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

  “对于‘全面二孩’,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学龄人口的必然增加。但是具体增加量有多少,地域、城乡之间的分布状况如何,还是比较复杂的。毕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下,个人的生育意愿也不尽相同。我们假设今年或明年二孩出生,那么上幼儿园也要到2020年左右,我们还有几年时间进行跟踪和测算。在这一段时间内,我们要和国家计生委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增量的变化情况。

  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教育部门必须未雨绸缪,把学前教育资源的增量纳入到规划之中。另外,当生育政策放开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也会随之增加,这一部分处于弱势群体的孩子也要考虑到。对于增量的测算,还不能只是总的增加量,必须关注地区分布,科学计算、精准布局,细化到每一个城市、甚至每一个社区,要能大致估算出需要增加多少投入、增加多少幼儿园、配备多少师资,这样才能保证新生人口与学前教育资源相匹配。”

  《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比从2010年的1.7%提高到2013年的3.5%。但是对于三年毛入园率在60%-80%之间的国家来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应在7%左右。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仍然相距较大,今后5年,达到7%是否有难度?

  学前教育专题评估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焱:

  “我们国家有一些地区学前教育基础非常薄弱,连基本的校舍都没有,所以,这些年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然而幼儿园不是建好了房子、只要有桌椅板凳就可以的,还需要大量玩教具的投入、优秀幼师的配备等等,这是保障幼儿园良性运营的必要投入。这一部分对钱的需求量很大,但目前投入极少,也是将来我们投入的主要方向。”

  除了公办、民办幼儿园外,现实中还存在大量无证“黑园”,部分“黑园”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教育部门有何措施?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

  “‘黑园’存在是事实,而且确实数量不少、问题严重。‘黑园’存在的原因,一方面是监管不到位,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黑园’为什么屡禁不止,就是因为普惠性幼儿园不够,合格的幼儿园数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治本,把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放在第一位,加大财政投入,兴建、扩建幼儿园,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二是加大监管,分类处理。对于基本具备条件的,政府可以扶持一把,达到审批条件,把‘黑园’变成合格幼儿园;而对于那些影响到幼儿生命安全的‘黑园’则毫不留情,必须停办。

  在民办幼儿园占据半壁江山的情形下,民办幼儿园教师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但与公办教师相比,民办教师一直处于边缘状态,无编制、流动性大、工资待遇低,如何切实关注这一群体并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老师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对于公办幼儿教师有一套稳定的制度,而民办幼儿教师确实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短板。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幼儿园教师待遇,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公办园和公办性质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收入不低于在编教师收入的80%。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和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完善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制度,消除职称晋升中公办与民办教师之间、在编与编外教师之间在机会上的不平等。”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不远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日益严重。如何保证幼儿园的孩子顺应天性、自由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二司副巡视员姜瑾:

  “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社会上一些名目繁多的商业性宣传,有些幼儿园开设诸如天才班、国际班,还有幼儿教师科学保教能力有限等。但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家长的观念。‘国际教育评价协会’对比研究了家长和机构对于孩子成长的贡献量,结果表明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对孩子的影响能占到80%以上。为此,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开展全国学习教育宣传月活动,希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纠正‘小学化’倾向,倡导学前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在生活中、用自己的方式,健康快乐成长。”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