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句话读懂习近平的家国情怀

2015-10-08 10:04:51 人民网
分享: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相连。中秋、国庆这两大节日相连而至,亿万国人回家团聚,共庆新中国的诞辰,浓浓的家国之情洋溢在中华大地。

  勤政亲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是习近平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在贵州遵义考察时强调,“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在浙江舟山定海区考察时,他指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5月25日中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舟山考察调研。这是习近平第14次到舟山。2002年至2007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他上海岛、下渔村、访渔民,深入调研、科学谋划舟山发展战略。

  从太行山区的阜平骆驼湾村,到海拔2400多米的甘肃布楞沟村,再到湘西土家族聚居的菖蒲塘村。回顾历次调研考察,习近平心里总是时刻惦念着乡亲们。不管山大沟深,不畏道路坎坷,他总要走到群众身边去,拉着乡亲们的手,唠一唠家长里短,听一听百姓意见,看一看乡村的发展变化。

  上世纪60年代末,年仅十几岁的习近平,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住土窑、睡土炕,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在正定工作时,他跑遍了所有村;在宁德,他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9个县。

  他的勤政亲民正是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因为工作,他不得不牺牲许多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安排出访,也不刻意避开传统节日。

  今年2月,有媒体披露出一封习近平2001年10月15日写给习仲勋88周岁生日的贺信。当时作为一省之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难以亲自为父亲祝寿,只能抱愧给父亲写了一封拜寿信。整封信亲切朴实、言简意赅,却饱含家国深情、意蕴深邃。

  习近平在信中写到,“爸爸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热爱中国人民,热爱革命战友,热爱家乡父老,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自己博大的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您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去。”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