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月,南京政府举行元旦阅兵典礼,司令台上的军政要员(自左至右)葛敬恩、何应钦、张学良、刘文岛、宋子文、陈调元、何成睿。其时张学良“易帜”不久,出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著名校友张学良
学校的第一要务当然是培养人才,讲武堂学生来源十分广泛,包括安徽、直隶、山东、江苏、湖南、湖北等地,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军事院校。前三期学员均是部队团级以下的在职军人,文化程度低,跟不上学校的六大课程,第四期招考时接受郭松龄的建议,开始招收中学生和军事教导队教员。1927年1月,讲武堂在北京及各大媒体上刊登广告:招收年龄在18到24岁之间,具有普通中学毕业或同等学力者。在学期间服装伙食书籍文具统由公给,并给每月现大洋三元,待遇优厚。第四期学员的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前三期。
张作霖时代,从1919年至1928年,东北讲武堂共招收学员8期3557人。东北军中上至最高统帅,中至各级将官,下至各级连、排长,绝大多数都毕业于东北讲武堂,其中最著名的校友就是张学良。张学良一生只进过讲武堂,未进过其他学校。
张学良原准备报考的是保定军官学校,后在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兼讲武堂堂长张作相鼓动下,决定进入东三省讲武堂学习。张学良回忆说:“我跟我父亲一说,父亲大吃一惊,他说:‘你去几天干不了又出来了,那不是给我丢人吗?’我一被激就说:‘他们干得了,我为什么就干不了?’我父亲说:‘好,你若能在讲武堂毕业,你出来我就给你个团长当当!’”就这样,张学良成为讲武堂炮兵第一期学员。
讲武堂学员的招收标准必须要列明军籍,大小是个军官才算合格,张学良入堂资格是卫队营的“见习排长”。入学后,张学良的成绩经常名列前茅,曾刻一方“十八冠军”的印章,纪念此事。对此张学良晚年也坦承:“讲武堂考第一,并不是我有多大的能力,实在是讲武堂的学员那时候都是行伍的人。”
野外战斗演习,学员要全副武装,背负着几十斤重的装备跨越障碍,演习完进攻、防御、追击、退却等科目后,还要野外露营、“阵地彻夜”及转移。时值隆冬,训练强度非常人可以忍受,19岁的公子哥张学良硬是咬牙坚持下来没有掉队。
由于自身努力和老将提携,张学良还没毕业就提前当上了卫队旅第二团团长,他后来多次讲:“我从军中起来,完全是张作相一手把我提拔起来的。”1922年,张学良任东北讲武堂堂长,1926年成为东北讲武堂的核心领导者。
身在东北军卫队旅的吕正操,因为与张学良是同乡,常得到“特别关照”。张学良看他字写得不错,推荐他考东北讲武堂。吕正操晚年回忆,讲武堂第五期除了开设军事类课程外,还要学习几何、代数、化学等课程,甚至鼓励学生学习英语,自己文化水平不够,常常需要恶补,最终跟上了进度,得到张学良的赏识。1925年,毕业后的吕正操成了张学良的少校副官、秘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