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崩溃论”看来是有代价的。全球股市24日随着中国股市一起暴跌。在中国沪指24日狂泻8.49%之后,亚太其他股市也相继跟着暴跌,美国三大股市在24日上午跌得被迫停止期指交易,有人将这一天的情况称之为“黑色星期一”。
原因似乎只有一个,即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信心不足。不久前中国的汇改导致人民币汇率连续下挫,这似乎提供了中国经济“风光不再”景象的又一块关键拼图。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都不太好,中国经济看上去“祸不单行”。
经济观察家们普遍相信,如果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长期不振,那么中国股市、汇市因为一些具体导火索而出现剧烈波动,就不会是奇怪的。又因为中国经济的体量已经十分巨大,尤其中国向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很大部分驱动力,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必将牵动世界。
如何评价中国经济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比如如何确定这种评价的坐标和参数就很不简单。我们经常说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两位数增长时代,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但同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的表现又是最好的之一。然而这一宏观现实未必能够拴住人们的心,提供在千变万化场景下正确评估中国经济的“万有引力”。
投资者大多是短视的,追涨杀跌的心理远非仅仅是股市上的表现。中国改革调整产生的利好是长期的,但所能提供的短线利益相对不足。世界上大部分投资和保值行为都会把眼前利益放在首位,中国经济新常态能为这些行为提供的信心也会是有限的。
中国经济从此一蹶不振,我们会经历很长一段时间的拉美式徘徊甚至下挫,会有人相信吗?可以肯定,这样看中国的人很少。如果中国经济真这么没出息的概率很高,或者即使眼下不是中国经济一头栽下去的断然开始,这一天在不远将来出现也是注定的话,那么整个21世纪就会是另一番图景,今天世界大多数力量所在进行的战略谋划都可以作废了。然而这显然是呓语。
世界对中国全面崛起的战略认识非常稳定,无论A股跌到多少,大概也冲击不了它。但这种战略认识与短期看法并非紧密咬合,在当前这个时点,人们的信心有些不足恐怕是实情。
中国不必为外界咬着耳朵议论我们而担心,外部世界也不应因此就认为中国的国运来到了转折点。中国经济处在调结构的痛苦期,但眼下短线信心的缺失不会滚雪球一样变成摧毁性力量,因为举望世界,从中国飘走的信心并没有更好的地方可以安放。它们离不开中国太远。
中国经济是统计数字汇成的,同时也是现实世界里的种种愿望和行动集合起来的。中国人要更好的基础设施、更丰富的物质和更优越的服务环境,这一中国经济的最大动力仍在燃烧。中国人正变得更敢花钱,出行率更高,京沪高铁繁忙得已经不够用,第二条京沪高铁已在论证中。中国人的整体生活环境将在未来几十年再翻新一遍,这种大趋势不是股市、汇市的某些短期异动所能更改的。
可惜没有可以购买20年、30年后中国面貌的特殊期指,中国的大未来拆解成了种种期段性信心测试,它们变化莫测,有时像是赌博。
如果有谁能够透过种种短线不测,紧紧跟踪住中国长期发展的轨迹和运势,那是真正的高手。当然了,每一次都不跟丢,那是神的级别。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