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巴格达和巴士拉双城记:见证陆海丝路此消彼长

2015-08-24 13:36:59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字号:

  陆上丝路盛极而衰

  在曼苏尔时代的稍早些时候,巴格达和中国的陆路交通出巴格达东面的呼罗珊门,在著名的呼罗珊大道(这条大道基本上是“丝绸之路”的中段)经伊朗、中亚,直至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奥什,更自奥什东南行,过特列克山隘至中国新疆的喀什——当时西域南道的商业中心,循“丝绸之路”至长安。

  阿拉伯商人最初大多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哈里发朝廷在商路上为客商设置了宿舍和驿站,开掘了水井,设立换马站,无数商队涌向东方,陆上丝路一时响彻驼铃声。仅根据汉文史料的记载,从公元651年(永徽二年)到798年(贞元十四年),来到长安的阿拉伯帝国(大食)使节先后就有39批。20世纪60年代,在今西安市西窑头村的一座晚唐墓葬中,出土了三枚阿拉伯金币,其年代分别为公元702、718和746年,便是阿拉伯半岛与中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往来的实物证据。唐代前期,陆上丝绸之路臻于极盛。在怛罗斯战役后被俘,曾先后在中亚、西亚、非洲十余地游历和生活过,总计流离阿拉伯帝国12年的杜环在他的《经行记》里记载,当时中国的绫绢机杼已经流入阿拉伯帝国,他还亲眼目睹一些唐朝工匠(金银匠、画匠及纺织技术人员)在当地工作,例如京兆(长安)人樊淑、刘泚为“汉匠起作画者”,河东(今山西西南部)人乐陵、吕礼为“织络者”。

  就在杜环于怛罗斯被俘的数年后,历时八年的“安史之乱”(755年—763年)爆发,大唐帝国的国势随之急转直下。为应对国内危局,唐廷的西域驻军东调内地平叛,遂令西北边防陷于空虚。早已虎视眈眈的吐蕃趁机北上,侵占河西走廊与陇右;公元790年,吐蕃军队进一步攻陷孤悬于外的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唐朝的军政势力永远退出了西域。陆上丝绸之路也随着战乱带来的政治版图的碎片化而陷于“道路梗绝、网络不通”的困境,连当时的诗人杜甫也在诗中有“乘槎消息断,无处觅张骞”(《有感五首》)的哀叹。“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原历经兵燹之灾,山河破碎,经济残破,遂使得陆上丝绸之路的繁华盛景一去而不复返了。

  公元762年,杜环终于得以乘坐商船从阿拉伯半岛启程,回到广州。他从陆上丝绸之路进入阿拉伯半岛,却从海路返回故国,恰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举动:陆上丝绸之路在这一时期盛极而衰,但东西方的联系并未因此中断,未来属于海上。更值得玩味的是同时期的哈里发曼苏尔选中原本籍籍无名的村落巴格达作为首都的理由之一就是“这里有底格里斯河,已经把我们同遥远的中国联系起来”。

1440395137458095.jpg

  阿拉伯画作,约8世纪,底格里斯河畔的巴格达城。随着进一步的扩建,巴格达城在8世纪中期到9世纪进入全盛时期,交通发达,商贾云集,城内设有专卖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的市场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巴格达,巴士拉,丝绸之路,唐廷,1980年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