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光拿钱不干事,党员干部也能被辞退?

2015-08-13 09:24:09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
字号:

  思响哥按: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已达8779.3万名,党员数目庞杂、鱼龙混杂现象严重。同时,李克强总理上任两年多来,裁减下放了七八百项行政审批事项,使相当一部分机关及官员无事可干。

  面对这种状况,按理党员、官员都该相应清理、裁撤,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减和尚只拆庙”。庞大的党员群体、冗余的党员干部难免导致人员良莠不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既不利于保持政治生态的清明,也不利于干事创业动力的激发与释放。

  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

  作者 | 袁刚、周淑真

  “澄清吏治”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政治难题,及至当今也在所难免,且有积重之势,这主要是由于当今官员实在太多太杂造成的。干部超配,即为“冗官”。中国的冗官冗费问题,始终是行政改革的难题,由于牵涉到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30多年来是想改却改不动!邓小平曾说“得罪人的事”他来干;朱镕基总理说要“闯地雷阵”精简机构,前后改了七八次;现在李克强总理又开会,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是不是该对冗官动真刀了呢?

  一、 当今中国官员到底有多少?

  当今中国官员到底有多少?由国库支付工资吃国家财政饭的干部到底有多少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数据一直很模糊。从这次公开报道加工资涉及4000万人来看,其总数较改革之初并没减少,可能还有增加,诚可谓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官僚队伍。本来1998年朱镕基总理大幅度精简机构,后来又多次搞“大部制”改革,各级政府行政部门机构压缩合并减少了一大半。

  李克强总理上任两年多来更裁减下放了七八百项行政审批事项,使相当一部分机关及官员无事可干,按理行政从业人员也应裁撤至少一半,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减和尚只拆庙,机构减并了,审批减少了,人员却一个也没减。相当多的冗散人员表面上退出了行政序列,却又以“事业单位人员”名义保留在了行政体制内。

  人们不禁要问,要加工资的4000多万干部,难道都为国家行政所必需,抑或是冗员充斥?庞大的“事业单位”人员,有必要仍长期由国家财政供养吗?不是公务员,为什么仍拿国家工资?总之,对官场冗员充斥的病症,是该下决心解决了,这正是全面深化改革应有之义。

  二、光拿钱不干事?——公务人员辞退机制不完善

  所谓深化改革,其执行对象就是掌权者。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贪污腐化哪儿来?事实上来自政府持续掌控太多资源。”所以许多改革措施都是对着官场来的。改革任务的繁巨及反腐高压态势,让部分领导干部神情紧张,甚至发出“官不聊生”的感慨。官场病也萌生出各种新形态:消极怠工者有之,观望等待者亦有之。许多官员本来就属不会干工作的冗官,更不知改革为何物,庸散懒惰惯了,既然多年精简也没被裁撤清退,也就懒得干正事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些充斥于各级政府的冗员,正是当前改革动力不足的症结之所在,因为他们本身就属改革的对象。中央越是要改革,他们出于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考量,就越是本能地要抵抗;不敢硬性公开抵抗,就软性消极抵抗,闷声拿钱不干活,不贪不腐按时缴党费,叫你拿我没脾气没办法。

  现代国家有好的发展,从民主政治上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按照国家实际事务合理配置官员职数。配置合不合理,其影响会传导到公共财政的收支上,会体现在国民与国家的关系上,这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民主政治成熟度、法治完备度的一个基础,一些国家兴衰的背后,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例证。

  改革时代要起用真干实干搞改革的干部,不贪不腐却也不作为的庸官,该退应该退下,该辞职可以辞职。中央应及时出台一些政策和规章,对不作为的冗官懒官进行严格惩治,特别是要完善公务人员的辞退机制;对光拿钱不干事的冗员,要坚决裁撤;对“不愿干、不会干”甚至无事可干的“事业单位”干部,不能永端“铁饭碗”,不能让他们水涨船高随着公务员一起加工资,国家财政不养懒官庸人。要打破官场铁饭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就要继续深入,既要削“事”,也要裁“人”,凡无事可干或无事找事的冗官散官,统统都要另寻出路,不能继续扰民乱政。

  三、党员的吸纳退出机制直接影响着政党的兴衰

  另一方面,纵观政党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政党的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新陈代谢史,政党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成员的质量,吸纳合格成员、清理不合格党员是政党组织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西方国家的政党以议会为主要舞台展开权力与利益的角逐和分配,以赢得选举为政党的核心目的,组织管理极为松散,党员的吸纳退出较为随便。普通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政治判断自由选择不同类型的政党,政党也通过调整选举政策和政治立场赢取选民的支持,对于不赞成其政治主张、不再投该党选票和参与政党活动的成员,便默认为退出。

  与之相对,无产阶级革命性政党是为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并为改造社会而产生的。这种政党以高度集权的体制、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和严格的政治纪律为特征。政党成员的吸纳程序极为严格,除受到党内处分被清除出党或被劝出党外,到目前为止,这一类政党还没有构建起成员退出机制

  中国共产党是当今世界成员最多的政党,也是当代最大的执政党。党历来注重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也始终注意按照政党组织自身发展的规律来搞好党的建设。能不能发展出有效的党员退出机制,新陈代谢能否顺畅,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保持执政地位,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探讨党员退出机制是推进新时期党建工作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四、共产党应主动清退不合格党员干部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应以权力制度得到改善为出发点。现在全党有8700多万党员,相当于一个大国的人口,在建立了公务员考任机制之后,非公务员党 员的作用日见萎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队伍管理机制的创新在思想观念上,应由追求党员数量转变为注重党员质量。历史上,当共产党还弱小时,客观上需要发展更多的党员来壮大党的队伍,强健党的组织。今天,作为世界上成员最多的执政党,单纯追求党员的数量不仅不会带来积极意义和价值,而且会有负面效应。因此,应根据政治环境的变化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大力提高党员质量,主动清退不合格党员。

  一是按照党的宗旨和纪律,及时把堕落为腐败分子的党员领导干部清理出党,同时在发展问题上谨防投机分子。在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有些人将党员身份作为谋求升官发财的工具和置身通显的捷径,党员数目庞杂、鱼龙混杂现象严重。

  二是探讨使得不再参与政党活动的成员安心退出的机制。允许不再认同党的主张和宗旨、离开党的组织多年、已经不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的党员自动脱党或申请退出。

  三是以党内民主来推动组织创新,在强调党员义务的同时,必须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做到党员在政治上能上能下,组织上能进能出。要按照世界政党发展变革的普遍规律来完善执政党的组织建设,大力推动党内民主,逐步将党组织由自上而下的任命模式转变为由下而上的推荐选举模式,吸引更多有远大政治抱负和优良政治品质、愿意为党的事业冲锋陷阵的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综合整理 | 王卓怡

  资料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8月上:袁刚《裁撤冗官散官更利于澄清吏治》、周淑真《党员干部的吸纳退出关系政党兴衰》

责编:许兰

关键词:党员干部,党员身份,党员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