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8月11日电 瑞士《新苏黎世报》日前刊发文章称,北京去年举办APEC会议期间,因当地空气质量良好,天空湛蓝而使得“APEC蓝”成为了全国的流行词。香港媒体报道认为,中国目前正努力使“APEC蓝”变成“常态蓝”。
中评社文章称,从气候保护的角度来看,在此前数十年中令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旧模式的终结对中国而言是个好消息。文章指出,除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外,迄今为止中国经济繁荣的驱动因素还有对钢铁、水泥产能的投入,而后者吞噬了大量的能源。但现在这种模式将走向尽头,中国经济将变得更加现代,这意味着对投资的依赖将减少,对消费的依赖将增加。能源需求明显少于工业的服务业将取代钢铁水泥,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
据报道,中国曾表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弗格斯•格林和尼古拉斯•斯特恩的估算更是给人以希望—这一目标可能会提前几年实现。因为电力需求不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这是服务行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的结果),而且能源结构也在改变。
到目前为止,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由于煤炭对空气质量负有决定性责任,因此一部分低效的发电站被关闭。此外,迄今为止北京四个燃煤热电厂中的最后一个也将很快被停止使用。中国的煤炭消耗量已经在减少。英国石油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说,20年后,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仅略高于50%。
与此相对应的是核能地位的上升。但中国政府不仅仅是把核能视为煤炭的替代选择。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对非化石能源的投入比中国还多。到2030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20%。
责编: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