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国际金融报:大可不必对中国经济悲观

2015-08-11 09:31:13来源:国际金融报 分享:
字号:

1439256940318715.jpg

  几天前,彭博社发表观点说,新兴市场正在迎接“失去的十年”。当年被华尔街热捧的金砖四国,现在大部分看起来更像个大输家。新兴市场正面临繁荣与萧条的历史,投资者今天面临的可能是失去回报的十年,未来四到五年的回报更加微薄。

  这篇写给投资者的文章为了说明“未来几年将是荒年”,举例说巴西和俄罗斯正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崩溃而面临陷入衰退的风险,中国仍然在与经济放缓和股市急挫作斗争。不仅过去很少有新兴市场国家的回报能够赶上发达国家,而且还面临着不少新的麻烦。

  新兴市场已开启“失去的十年”?这样判断很显然是片面的,最起码其推演是不全面的。当前的经济困难是不是会持续到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当前的困难是新兴市场的个案还是全球经济的整体困难,更需要做更深入的分析。

  中国经济确实遇到不少麻烦,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但由此得出中国经济正面临失去十年的结论,却明显是不客观的。

  在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取得了7%的同比增长,对应的经济总量接近2014年新加坡全年的经济总量。2014年中国经济的规模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7.4%的经济增长所对应的增量超过8000亿美元。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介绍,去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达25.8%,比美国高1.1个百分点,居世界第一位。

  这才是更接近真实的描述。尽管这样的经济增速,是在极度困难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取得的,仍在全球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远远超过很多发达国家。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的话说,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转型再平衡,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短期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积极因素也正在积累发展。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和短期失速可能性较小。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并没有随着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中国自身转型升级而消失,相反是更明确和更显性化了。经过这几年的产业转型与升级,中国制造的基础与配套能力更强;中国的工业化与城镇化远未结束,地区发展的潜力很大;新一届政府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力度更大,资源配置方面的障碍更少;新科技和新技术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空间;尽管受到经济危机和未及调整的体制机制所抑制,中国人的创富和创新冲动仍很强;并且,经济体量和产业规模,也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更多回旋与腾挪空间。

  当我们审视中国经济时,要清楚地认识到,7%只是中国经济的数字化显现,而上述这些因素才是中国经济的底气。我们不能讳言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内外部的压力给中国经济制造了很大困难,甚至不少人担忧中国经济是否锐气不再,这是我们面临的经济现实,调整、改革、突围,都是我们应该有的选项。但我们大可不必就此对中国经济灰心失望,对未来前景悲观,更不能就此无所作为,从而给复苏制造更多障碍。正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坚实的步伐,才能更好迎接中国经济的未来。

  再回到新兴经济体乃至世界经济,相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同时也都在寻求各自的解决之道。不悲观肯作为,是各国都应秉持的态度。世界应该认识到,目前的经济增长正处于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还在继续下降。世界经济正在低谷运行,尤其需要各国一起减少隔阂、消除歧见、包容合作、抱团取暖。环球同此凉热,人为制造贸易壁垒,恶意唱衰都不是应该有的态度和选择。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经济总量,经济放缓,经济增速,社论,失去的十年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