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中将解读东北亚史上的两次中日PK

2015-07-23 09:07:02 人民论坛网
分享:

  历史上,唐朝和清朝都曾对日作战,分别以完胜和完败告终。一胜一败,国运迥异,发人深思。穿透历史迷雾,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对于我们当前应对各方的威胁和挑衅,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有重大镜鉴之义。

  坚如磐石的国家意志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

  公元663年8月27日至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展开了一次海战,史称白江口之战。这次海战是中日两国首战,也是已知的东北亚地区战役中较早的一次。这次海战中,唐军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为东北亚地区此后一千余年的和平奠定了基础,是以战争促和平的经典之战。基于史料来分析唐军取得绝对性胜利的原因,能够发现,除了强大的国力作后盾外,最根本的是唐朝统治者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toutiao1

白江口之战示意图

  贞观之治后,唐朝国力迅速增强。唐太宗开始摒弃昔日“四夷自服”的外交政策,转而以铁血般的意志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并且从太宗到高宗一以贯之。在外作战的将领,均秉承“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传统,释放了维护国家安全的巨大红利。

  反观1894年晚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与唐王朝截然相反。甲午战争前,清朝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拥有亚洲一流的铁甲舰,物资和军备上不输于日本,其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坚定的国家意志。大战在即,朝廷内部却一直在进行战和之辩,摇摆不定,最终求和之声掩盖了求战之音。慈禧太后严令“衅不可自我开”,李鸿章奉行“避战自保”思想,拱手将战争主动权交予对手,坐失战机。战端已开,前方仓促应战,后方还在紧锣密鼓地为慈禧张罗六十大寿。当时,如果清政府内部上下统一思想,在战略上主动出击,下定决心,举全国之力与日军决战到底,那么孰胜孰负就未可知了。退一步讲,纵然海战战败,亦有陆上战场,通过坚持打持久战来拖垮日本,扭转败局之机尚存。就连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承认:“国内海陆军备几成空虚,而去年来持续长期战斗之我舰队及人员、军需等,均告疲劳缺乏。”

toutiao2

甲午战争形势图

  综上所述,唐清两代王朝对日作战,经济、军事实力相对日本来说,优势均等,决心却有天壤之别,后人对清王朝的亡国命运,只能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注解。这深刻启示我们:坚如磐石的意志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根本前提。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决策者没有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即便经济实力再雄厚,军队战力再强大,武器装备再精良,依然免不了吃败仗。这说明,只有将强大的实力和坚定的决心完美结合,才能保证一个国家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决心与意志令全球侧目。在维护国家安全上,“寸土不让”“寸土必保”“能打仗、打胜仗”“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对领土领海坚持不妥协、不退让、不交易,更不允许受到一丝一毫的侵犯。2015年5月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时,王毅外长申明:“中国维护自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着这样的决心和意志,两年多来,中国在军事和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