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缩水”
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5月11日开始,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5%,在4%-5%区间维持的一年多后,今年6月16日,又首次跌破4%,且这几天还在持续下跌。截至发稿,余额宝的最新7日年华收益数据是3.4150,曾经备受瞩目的余额宝再次回到了“刚开盘”时的“3时代”。
随着利率不断降低,今年第二季度,余额宝规模出现了大规模净赎回。资料显示,截至月30日,余额宝规模为6133.81亿元,较一季度末规模萎缩了977.43亿元,降幅达到13.74%,彼时,余额宝刚刚过完两周岁的生日。
拥有余额宝这个吸金神器的天弘基金根据7月1日的数据,也缩水了627亿元,是第二季度公募基金排名前20公司中惟一一家规模下降的公司。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研究部、战略孵化部总监周新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余额宝经过两年发展,现今的用户规模很大,缩水也是正常的。如果7日年化收益率一直很高,说明其他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发展起来。缩水,还从另一种程度上说明了其他渠道分流了余额宝的收益。”
在钱海利看来,“其他渠道分流”指的还有今年的股市,“前阶段股市太火,资金都去那儿了”。
一个比较数据是,如从今年1月1日算起,截至6月1日,上证综指的涨幅在60%以上,一些中小盘个股的涨幅甚至在300%到400%。这比余额宝的收益大很多,即便最巅峰时,余额宝的收益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股市的繁荣的确分流了很大一批人,因为它的投资回报率相对于余额宝来说更高。”孙立坚对本报记者坦言,“但随着6月以来股市的一波暴跌,会不会有更多人回到余额宝,现在还不能确定。”
在谈到股市分流资金的问题,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广东省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朱明春却有不同想法。
“余额宝跟前一段时间股市的繁荣没有太大关系,可能不太会有用余额宝的资金去博取这种高风险的投资渠道。相比而言,余额宝的安全性还是最高的。”朱明春认为,“之所以缩水,应该还是回到收益本身。”
但孙立坚认为,余额宝缩水,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宏观加监管”。
“首先,互联网金融正在走向规范,不会再允许‘打擦边球’博取高额收益。其次,银行创新业务的蓬勃发展,利率市场化使得‘宝宝类’产品的单边发展不再可能,银行本身有更强大的实力提供更丰富的产品。”他说,“宏观层面的变化加监管力度的变化,使余额宝无法实现高利率的承诺。”
未来何往
不得不说,余额宝推出后,包括京东、腾讯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公司,均推出了自己的“宝宝类”产品,且收益同样很高,曾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余额宝的客户。
截至2015年6月4日,国内宝宝类理财产品数量达68个。与此同时,随着国内P2P平台的涌现,一些收益率达10%以上的产品,也得到了部分人士的青睐。而且,P2P平台的崛起也对宝宝类产品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以某款P2P理财产品为例,200元起投的门槛,3-12个月的投资周期,年化12%-18%的收益率。在收益率上大大超过了余额宝的收益。同时P2P平台在风险把控和安全保障方面日臻完善。这些日渐发展起来的优势都对余额宝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但最新情况看,不止是余额宝,近期,其他“宝宝类”产品的收益也在降低。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7日年化收益率曾超过7%的百度百赚,其年化收益率早在6月1日就跌破4%,收益率仅为3.25%。6月11日-6月16日期间,更在3%下方徘徊。新浪存钱罐、网易现金宝等“宝宝”最新显示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都在4%以下。
“货币基金都跟银行协议存款和银行的拆解率相关的。”朱春明说,整个协议存款利率的下降,使得余额宝的收益降低,同时银行拆解率降低,也影响了“宝宝类”产品的收益。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