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 > 新闻 > 资讯 >  > 正文

海南黎苗文化“活化石”:近百岁阿婆纹身绣面    (1/5)

查看原图 2015-06-29 08:22:29来源:海外网
海南黎苗文化“活化石”:近百岁阿婆纹身绣面
正在织锦的苗族老婆婆,面部、脖颈和四肢可见纹身。不同家族拥有不同纹身,曾经的黎族女性不纹身则无法结婚,去世后也不可认祖归宗。
返回列表
1 2 3 4 5 下一页
图集已浏览完毕 重新浏览

海外网6月28日电 (记者 刘凌)“波隆!”在一句海南黎族的传统问候声中,风景秀美的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迎来了“一带一路看海南”全国重点网络媒体采访团。60余位记者、编辑竖起右手大拇指,用黎族人通用的问候方式走进黎苗村落,零距离接触海南原住民文化。

早在3000多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百越”的一个分支叫做“骆越”的民族,由于不堪战争的迫害和侵扰,漂洋过海来到当时蛮荒的海南岛,成为岛上最早的居民。经历漫长的繁衍生息,曾经的“骆越”演变成为拥有130万人口的黎族。

“波隆”在黎语里是“槟榔”的意思,槟榔在黎家人眼中,是蕴含着幸福美好之意的吉祥之物,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槟榔谷则拥有海南树龄最老的百年槟榔林,同时也是海南槟榔的起源地。

“吉祥树”下一幢幢泥土和茅草建造的船屋里,近百岁的黎族老婆婆依然麻利地编织着绣品,她们的面部和四肢清晰可见黎族女性特有的纹身绣面。这些用植物染料从儿童时期开始刺绘的图案,起源于母系社会,是一个家族的独有印记。黎族七十岁以上的老婆婆也因此成为黎族纹面习俗的“活化石”。随着黎族后代走入现代社会,纹身绣面这种痛苦而古老的血缘记忆也将逐渐走入历史。

伴随纹身旧俗远去的,还有黎族古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年轻的80后、90后女孩子都不会织锦”旅游区工作人员指着黎族传统织锦工具踞腰织机讲解到,“婆婆手里织的就是黎族的瑰宝——黎锦。黎族是个只有语音没有文字的民族,黎锦织法和图案只能依靠代代口口相传流传下来。但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年轻姑娘中愿意学习这些传统工艺的寥寥无几,这项绝活曾一度濒临失传。”

与黎锦同样,用剧毒的见血封喉树皮制作的民族服饰也被陈列展览柜,成为黎族人历史记忆的见证物。幸运的是,在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这些黎族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被精心保护下来,得以在历史长河中更为长久地绽放。

(责编:邢若宸)
分享到:  

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文史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德国荷兰云南红色投资中原书画丝路潇湘西博品牌健康八桂鲁东成渝赣鄱天山钱江食品旅游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