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方崔之争,不妨从意气回到共识

2015-06-26 14:29:5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
字号:

QQ截图20150626143219.jpg

QQ截图20150626143226.jpg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嘴仗。方舟子和崔永元的针锋相对,从网上蔓延开去,最终对簿公堂。今天,这起备受关注的方崔名誉权纠纷案一审宣判。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二人都发表了具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均构成对对方名誉权的损害;法院判决,双方删除侵权微博,相互道歉,相互赔偿对方四万五千元。

  还记得去年7月,有记者这样描述庭审现场的情况:双方针对“人渣”“骗子”等情绪性网络用语的使用依据进行论辩,使严肃的审判庭频频笑场。可见,这样的谩骂、攻击,给当事人留下的是伤害,对旁观者而言则不过是笑柄。虽然两人都表示要上诉,但法庭的判决,其实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态度,两人都没能把握好言论的尺度,最终只能是“双输”的结局。

  激烈的言辞,甚至也模糊了方崔之争的焦点。从争论转基因这一公共议题,到“只要是你做的我就反对”;从互致恶词,到并没有太多事实依据的举报,转基因几乎被抛在了一边,更别说让这一议题更进一步了。可以说,这一争论不仅是“双输”,也是“三输”。

  方崔之争,可能还会继续下去。如若还是这般争吵,于人于己于公于私,都毫无益处,也毫无意义。不妨以法院的判决为起点,从相持不下的意气之争,回到讨论开始的基本共识。

  第一个共识,是对展开讨论前提的共识。不管是雅典广场上的“贝壳放逐”,还是网络空间里的各类话题,只要是公共讨论,总得有一个相对集中的议题,也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就像前段时间人民日报提出的“共识猫论”,不管是白猫黑猫、长毛短毛,先得承认这是只猫。同样,如果大部分人还不知道转基因为何物,讨论也就难免“凭感觉”,成了情绪之见、站队之争。方崔二人在转基因问题上都很热心,也都有自己的研究,可以先看看有哪些“重叠共识”,然后再各自寻找论据、展开逻辑,把讨论向前推动。

  第二个共识,是对讨论中出现错误的共识。“在自由争论中,错误意见不可避免”,要让公共讨论更为自由,宽容错误意见的表达同样很重要。如果不顾整体性的判断、不顾求同存异的原则,揪住次要细节不放,讨论恐怕也只能往攻讦的方向发展了。在类似转基因这样的讨论中更是如此,其中难免会有假设、会有推论,会有没有被注意到的正反例证。指出这样的错误很重要,但因为错误而否定全部,甚至否定其说话的资格和权利,就是把“求真”变成了“求胜”,从纠正错误走向了矫枉过正。

  第三个共识,是在讨论中保持文明的共识。趁一时口舌之快,讨论变成了骂架,让问题难以解决不说,还影响到了自己的心情,这又是何苦呢?更关键的是,在公共空间,公共人物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骗子”“流氓”“疯狗”等等词,谁先说出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些词汇共同形成了言语的雾霾,让网络这个平台变得不再清朗。狭隘偏激绝非深刻,粗口相向更不是勇敢,对不同意见多一些宽厚,对观点多样多一分尊重,才是真正的文明之举。

  美国大法官汉德有一句名言:“自由的精神就是对何谓正确不那么确定的精神。”越来越多的公共讨论中,或许都需要这样的“内自省也”,才能真正于社会、于进步有所助益。(金苍)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共识,方崔之,骗子,双输,转基因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