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十首儿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5-06-01 14:08:14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字号:

  2.《读书郎》

QQ截图20150601141311.jpg

  《读书郎》是一首刚刚达到读书年龄的小朋友所唱的一首歌,总想用这首歌表达自己假借上学之名去学校跟一大堆同学玩耍的心情。如果你是贵州安顺的苗族人,这首歌你应该特别熟悉。

  时光倒回几十年,贵州安顺汪家山苗寨的男子几乎每人都会吹芦笙,而有一首歌是学习芦笙必学的曲目,那就是《小嘛小儿郎》“小嘛小儿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里有文章。三字经文短,一天读一行。桃花读谢了,又见柳丝长。读书不用心,无颜见爹娘。呐耳呐,咚咚呛!呐耳呐,咚咚呛!”

  1945年,宋扬跟随抗日文艺宣传队伍来到安顺,白天在学堂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晚上进行文艺汇演。偶尔听见学堂的孩子们在唱这首歌,有想法把这首歌稍加改编,让中华大地上上学的孩子们都有一首上学歌。所以,特意找到了汪家山的农民们,仔细听了一遍普通话版的《小嘛小二郎》,但由于在创作期间,宋扬只记得这首歌的前面两句话,所以,我们现在哼唱的版本,这两句还是与最原始的版本相关的。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1933年,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歌舞团,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鲁冰花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