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4月29日电 美国知名财经网站Seeking Alpha 28日刊文称,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IMF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5%,这与1月发布的预期没有变化。但是,IMF对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展望却与之前有所不同。
美国2015年增长预期从3.6%下调到3.1%,鉴于近期比较低迷的经济数据,这一目标实现起来仍有一定难度。至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IMF预计,今年中国的GDP增速将由去年的7.4%下降至6.8%,2016年将继续降至6.3%。但是,这一增长预期仍相当于美国的两倍,而且依然是世界其他国家艳慕的对象。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7%,创下了自1990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这一数据发布之后曾引发了一定程度的担忧。
但是文章指出,根据大数定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必然现象。从1991年至2010年,中国年均GDP增速平均值超过10%。如果一个贫穷的国家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时代,那么两位数的增长率是可能的;但是,对于一个经济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的国家来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是不现实的。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降至5%,甚至会更低,不过这依然是健康的增长速度。
摩根士丹利亚洲及发展中国家市场首席策略师乔纳森·加纳(Jonathan Garner)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GDP增速逐渐放缓,消费和服务业在GDP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与40年前的日本和20年前的韩国有类似之处。
加纳还暗示道,未来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有望达到现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发达经济体的水平。目前,虽然中国整体GDP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美元,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中国人均GDP依然处在较低的水平。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转型时期。在过去30年里,中国一直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中国制造”将来有可能会被“越南制造”所取代。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原来的“血汗工厂”已经转变为“智囊集团”。正如美国前财长汉克·保尔森(Hank Paulson)在其新书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高速铁路线和现代化机场与美国愈加破旧的基础设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确,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经济活动指标确实有所下降;但是,如果中国从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成功转型为一个依赖创新和专业知识的商品及服务提供者,那么或许PMI等指标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文章指出,之所以有人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亲眼见证中国的能量和活力。中国拥有近13.7亿人口,是一个人口之都。首先,这意味着中国拥有大量劳动力。如今,这意味着中国拥有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汉克·保尔森在新书序言中写道,“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这个曾经落后、封闭的国家带领数亿民众脱离了贫困状态,并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世界永远也不要低估中国。
海外网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郝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