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4月25日电 当地时间24日,义乌市市委书记李一飞向报道“一带一路”的外国记者们介绍了该市抓住“一带一路”新机遇,谋求转型的发展计划。李一飞强调,今后义乌将重点转向进口贸易,并大力发展电子贸易。韩联社称,“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场” 义乌能否乘着“一带一路”的翅膀,成功转向“进口圣地”,值得关注。
1982年,首次以小商品市场的姿态向世界敞开大门的义乌,过去30年共经历了4次重大发展转折,一度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称之为“世界之最”。这座仅有1103平方公里的小城,过去一直充当着将“中国制造”送往世界各地的“出口前沿”角色。这里有着全球最大规模的国际商贸城,小商品市场面积达550万平方米,大小店铺多达75000多家,贸易种类更是超过180万种。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对世界商品的渴望程度日益加深,而乘着 “一带一路”的翅膀,这座小城正在积极从“出口商城”转向“进口圣地”。
记者会上,李一飞公布了最大限度地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凸显义乌地理位置优势的发展方案。他强调,去年11月连接义乌和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义新欧”国际货运列车开通后,义乌在抓住作为陆上丝绸之路起点所带来的商机的同时,也在携手邻省福建,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据悉,义乌市将于今年6月4-7日举行国际进口商品展览会,届时,来自百余个国家的十万余种商品将被展出。而现在,在470万平方米的国际商贸城里已经出现了一个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进口商品馆,这里销售者来自韩国、日本、欧洲各国、美国以及非洲等100多个国家的55000余种商品。
李一飞还强调,义乌要改变顾客亲自跑到卖场买东西的传统贸易方式,大力发展电子贸易。韩联社称,中国最大的电子交易商阿里巴巴就坐落在与义乌同属一个省份的杭州,利用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义乌大可以从阿里巴巴引进电子交易模式,扩大网上交易。实际上,利用淘宝网和天猫商城之后,去年义乌的电子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153亿元,同比增长35%。
义乌的转型已经给在这里打拼的韩国商人带去了影响。一直以来,在义乌经商的韩国人致力于将“中国制造”贩运到韩国或其他国家。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出现,义乌市场里的商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自然缩小了韩国商人的经商空间。正如义乌韩国商会会长所说,义乌政府正将政策转向积极鼓励进口,韩国商人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谋求新的生存途径,譬如,为韩国出口企业和中国内需市场搭起合作之桥。
韩联社称,“世界最大小商品市场”义乌能否乘着“一带一路”的翅膀,成功转向“进口圣地”,再塑金字塔,值得关注。
海外网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冯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