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 坚守
——他见识过大世面,却心系故土
清贫,是莫振高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过冬就2套运动服、2件保暖衬衫,那是莫振高为早上带领学生晨练添置的。家里就厨房、电冰箱最显眼,那是为师生们到家聚餐准备的。办公桌椅与学生“同款”,并不是没有办公经费,而是莫振高“克扣”下来充当贫困生资助费了。
古山乡的黄春茜一辈子铭记,自己考上大学后,因为没有学费选择放弃。莫校长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家里,并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1000多元钱塞到她手中。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校长每月定期给她寄生活费。
事实上,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自己和爱人的工资。为能多资助一些贫困生,他们一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如果说清贫是一种生存状态,莫振高在这样的状态中锻铸了震撼人心的坚韧精神。
诱惑,不是没有。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政府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
他热爱瑶山、心系故土。“如果我离开学校了,这些孩子怎么办?”这个信念,让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呆就是30多年,他甘愿一辈子做个穷教书匠,做瑶山的孩子王。
这份坚守和责任,托起了数万瑶山孩子心中的梦,也让莫振高的心永远飞不出瑶山。
传承 希望
——继承遗志,瑶山“灯塔”依然明亮
以前,每天早、中、晚上课铃声响起,一个双手叉腰的高大身影都会定时出现在教学楼前。那是莫校长在督促同学们不能偷懒,赶紧进教室上课。
往后,都安学子再也看不到这个熟悉的身影了。但是,莫振高爱生如子的场景、谆谆教诲的声音,仍历历在目、萦绕耳畔。
韦景煜还谨记,每次在校长家吃饭,校长都语重心长教诲,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所以要拼命读书,努力走出大山。这种“不放弃”的精神,至今仍让韦景煜每每在困难时刻坚持挺住。
让杨晓乾最感动的是,莫校长记忆力惊人,时隔多年,他依然记得每个学生的名字,甚至坐在哪个教室、哪个位置,考上哪所大学。每次见面或电话寒暄,莫校长不仅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近况,甚至要求大家多指点师弟师妹,让他们学有所用、业有所成。
校长辞世了,都安高中教研处主任宋显斌发现,现在学校的学习风气更浓了,学生们像是憋足了劲努力学习,用学习忘记失去校长的“痛”。
高三359班团支书韦静告诉记者,每次经过教学楼,莫校长那个双手叉腰的高大身影仍然依稀隐现,激励她跑得更快,用更优异的高考成绩,告慰校长的在天之灵。
莫振高,一个铭刻在瑶山群众心坎上的名字,一位永驻学生心中的“莫爸爸”,他的灵魂在大瑶山永驻!
责编: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