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袁裕来:打行政官司我脚趾头都会兴奋

2015-02-26 09:47:30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该案经历了二审,以佳乐公司胜诉告终。从这场诉讼中,袁裕来找到了做律师的感觉:与手握实权的行政部门平等对话。而案件中暴露出来的法律规定的缺陷,又使他产生了另一种使命感。

此后,袁裕来一发不可收拾,代理的行政诉讼案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在一篇博客里,他列举了自己起诉过的300多个行政机关,上至国家发改委,下至市县街道办。而其中最让袁裕来得意的,当属2005年状告原国家环保总局。

当时,温州130多位养殖户承包的5500亩养殖池塘因附近工业企业排污,水产品大量死亡,损失惨重。他们向浙江省环保局投诉无果后,向原国家环保总局提出复议申请,但原国家环保总局对养殖户提出的复议申请“不予受理”。

2005年9月,袁裕来代理养殖户将原国家环保总局告上了法庭,2006年6月,北京市一中院做出判决,撤销原国家环保总局不予受理决定,判其重新做出复议决定。这是建国后第一个让原国家环保总局成为被告的案件,被评为“2006年中国十大法制案件”之一。

袁裕来曾形容自己,“打行政官司,脚趾头都会有兴奋的感觉,就像武松喝了酒打老虎一样。”在他看来,每一个成功的行政官司,能让国家机关低下头来,这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是法律的胜利,“这就是人生高潮、快感。”

看小说了解官场生态

袁裕来代理的案件,基本是在浙江省内,“我只接浙江的案子,间或也接一下江苏的,安徽要看是皖南还是皖北。上海的案子有时也看情况接一下。”他有自己的心思,行政诉讼中“老百姓的态度取决于一个地方的民风,政府机关的态度取决于主要领导”。

有人评论说,当时浙江开放、开明的法治环境造就了袁裕来,浙江的领导也确实希望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袁裕来自己也承认,“浙江省具备出产‘中国行政诉讼第一人’的人文环境,其它地方包括北京也不具备,上海则是偶尔尝试,广东怎样不大清楚……”

另一个原因则是袁裕来在和当地政府及司法部门长期的“斗争”中建立了信任。“在执业过程中,我和法官、法院的碰撞可以说从来没有间断过。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基本没有僵掉。抛开出庭时与政府人员和法官针锋相对外,我对他们都很尊重。他们也愿意跟我接触,而且认为这实现了他们的一种理念——尊重法律、尊重律师。所以,我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建立了。甚至我去外地办案,当地的司法部门有时会问宁波司法局:袁裕来这个人怎么样?司法局就会说:信得过,没问题。这可以说,是我非常成功的一面。”在讲到这些时,袁裕来严肃的神情松弛下来,发出有些憨厚的笑声。

近来律师界风云人物辈出,尤其是“死磕派”律师更以高调而强硬的做派,在业内和公众层面都赢得极高的关注度。相比起“死磕派”的棱角分明,袁裕来显得“世故”了许多。他在一篇名为《人权律师的技术水准有待提高》的博文中表示,“希望那些活跃的‘人权律师’能够‘又红又专’。‘红’,恐怕是无可挑剔的,这些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是不用怀疑的;但‘专’却似乎还有提高的空间。毕竟,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希望个案上取得成功,更多的是希望给社会传递一些知识,传递一些智慧,传递一些秩序。”这篇博文引来一些律师的强烈反弹。

袁裕来承认,“在浙江,带着过强意识形态的人,是没有生存余地的。”但同时,他其实有着更现实的考虑,“如果行政庭法官不受尊重了,专门代理行政案件的律师,日子是不会好过的。”他知道,只有尊重,才可能去“激发法官的正义感”。

做了十几年行政诉讼的袁裕来,除了和当地司法部门相互尊重,他本人也一直很小心地拿捏着各种“度”。

因为代理案件大多涉及征地补偿、强制拆迁等敏感问题,袁裕来只在律所和法庭讨论案情,“在非工作场所说政府项目或者征地拆迁是违法的,可能会授人以柄,说我煽动当事人闹事或者对抗政府。” 他还会在代理合同里都加上一句话:“代理期间,不准闹事,不准上访和采取过激行动,否则立即解除代理合同。”每当接手重大敏感案件,他也会主动向司法局汇报备案,“就算是能规避风险也好吧。”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问袁裕来:“做行政诉讼是不是需要很懂政治,对官场生态要相当熟稔?”他说:“我更多是靠一种直觉。当然,行政案搞得多了,就知道怎么去做,怎样能成。”

为此,他还专门看了不少官场小说,比如《侯卫东官场笔记》,“其中7本我都看完了,可以了解一下官场生态。”

\

2014年9月12日,袁裕来(右一)走进济南中院,诉山东省公安厅行政复议一案。

民告官不在赢,而在解决问题

如今,律师是很热门的职业,很多大律师收入不菲。袁裕来从不避讳谈论自己的代理费,他目前保持着每月一两个案子的节奏,七八成涉及征地拆迁问题。“之前有报道说每个案子10万,其实有些比这要高。我每年纯收入在300万左右。”

袁裕来对钱不是那么在乎,他甚至对输赢都不在乎。他的观念是“不在赢,而在解决问题”。“平心而论,我对行政案件的胜诉兴趣并不大,尽管让我扬名的往往是胜诉的案件。”袁裕来说,“我已经过了争强好胜、意气用事的年龄,委托人的目的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而这就是我的行为指南。”

在袁裕来看来,律师行业这两年改变很大。“先前有些律师利用信息不对称多收费,现在网络这么发达,这些情况就少了很多。之前比较散,大家只管自己,如今也越来越抱团,而且,律师的追求也明确多了,大家要一起维护法律的尊严。”

袁裕来自认作为一名律师,他算是成功的。他把原因归结为三点:专业、理性和强势的性格。“在专业上,我对行政诉讼这块儿相当精通,掌握的案例和理论能超过很多学者;在理论和实务的结合上,我也是首屈一指的。理性也来自专业,因为你讲道理可以压倒人家,激动是没用的。还有一点是性格要够强势,但又不能太激动。要对等,要理性碰撞,就像擂台上打拳击一样。”

“现实满腹牢骚,但长远乐观。”谈到法治环境,袁裕来对记者说,“虽然一些个案现在还让人很苦恼,还有一些当事人和法律工作者会因为法制不健全做出不少牺牲,但眼光放长远来看,是乐观的。法制越来越健全,老百姓也越来越理性。四中全会以后,我能感受到在打‘民告官’案子时,政府和司法部门对案子的受理态度有很大的转变。”

之前,袁裕来每年写一本办案手记,一共写了8本。而这些书至今他也都会摆在自己办公桌上,供前来咨询的人取阅。书中记录了自己处理的案件,同时也给立法机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只要是能够推动社会法治进步的事,我都愿意去做,而且乐此不疲。”

但近两年,他不写了,因为他把很多东西直接写到了微博上,“这样传播更好些,能让更多人看到。”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律师,脚趾头,官司,兴奋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