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人民论坛:五代国家领导人的故乡情怀

2015-02-17 08:40:11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习近平的乡愁

钱大同

乡愁,是习近平频繁提到的字眼。

“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在洱海边的村民家里这么说。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这么说。

春节将至,归家心切。

一条河、一棵树、哪怕是村口的一座桥,都可能是我们的“乡愁”所在。

而习近平记忆中的那条河、那棵树、那座桥又在哪里?

习近平的故乡在哪?

富平县属关中平原,有“富庶太平”之意。早在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习仲勋的祖父习永盛因躲避灾荒,带领一家老少从河南邓州逃难西迁到了富平。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便在此出生。

习远平在《父亲往事——忆我的父亲习仲勋》回忆,当时15岁的习近平因父亲问题的牵连,被有关部门多次关押审查,出来时,身体非常虚弱,全身都是虱子。“哥哥到关中富平老家大姑家里休息很长时间,大姑一天一碗鲜羊奶喂着,他才慢慢调养好。” 老家富平曾在他迷惘彷徨的时候给予习近平温暖。

而富平县东北方向300公里的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年轻的习近平在此亲密接触到黄土地。1969年1月,不到16岁的他,乘坐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一天一夜后到达铜川,换乘大卡车到延安,再转车到延川县文安驿,最后步行10里山路,到达梁家河。一呆,就是7年。

刚来到陕北农村的习近平特别害怕跳蚤,一被咬皮肤上就是成片的红包,起泡,烂掉,疼。1975年习远平来看望他,同样被咬了一身水泡,习近平却笑了,说:“我的皮肉已经被咬结实了,现在,任什么东西再咬,也咬不动啦!”

那些年,习近平拉近了自己与土地的距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村民梁有昌回忆,农历二三月的时候,陕北冰雪刚刚融化,寨子渠打坝,习近平经常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冰水里干活,当时社员都评价他是“好后生”。 “干活不惜力”、“有知识、点子多”的他,逐渐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不但入团入党,还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5年秋天,习近平被推荐读清华。临别那一刻,七年的酸甜苦辣,最后形成了梁家河群众对习近平的依依惜别。离开的早晨,习近平睡迟了,外面站满了人。老乡怕吵醒他,安静地等着。习近平哭了——那是他七年来第一次当众哭。

\

习近平1975年被推荐上清华大学,入学前与梁家河村民合影留念。

\

习近平1993年回到陕西梁家河,和村民合影。

2004年,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他把自己当作延安人。在他人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延安人民向他伸出了无私的帮助之手。他的很多基本观点也在此形成。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他提道:在上山下乡的经历对我们影晌是相当深的,形成了一种情结叫“黄土情结”。在遇到困难时想到这些,就会感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领导人,故乡,情怀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