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15:3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2月12日电 12月12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
预计15天后抵达北京
据悉,丹江水预计3日后抵达郑州,15日后到达北京。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湖北和陕西三省交界的丹江口水库调水,从淅川陶岔渠首引水,沿线开挖渠道,沿京广铁路北上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建设,先期实施中线一期工程。
中线一期工程于2003年12月开工建设,总投资2013亿元人民币,输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工程总投资2013亿元。根据规划,中线一期工程多年平均年调水量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省37.7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向沿线19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县级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有效缓解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状况。
据了解,工程建设期间,共完成丹江口水库移民安置34.5万人,工程占地搬迁6.5万人,迁建16个城(集)镇,复建和一次性补偿160家企业、609家单位,抢救和保护文物点609处。
北京配套工程:长渠调度三面来水
据媒体报道,不久以后,通过总长1276公里的长渠,丹江口的碧水将滚滚流向广袤的华北平原,进入首都北京。届时,北调的南水、本市水库水和地下水将通过水利工程完成调度。
东五环平房桥下,路面上车水马龙,可桥下20多米处却藏着南水北调东干渠。工程项目部相关负责人刘峻伟介绍,东干渠工程全线长44.7公里,自团城湖第九水厂输水工程起,沿着五环一路向南到达大兴区亦庄调节池附近与南干渠末端相接。
为了保证管线顺利调度三面来水,东干渠全线共设置了56个排气阀,平均间隔500到800米。昨天,记者在采访时在第六项目部10号盾构始发井看到,全线隧洞二衬混凝土浇筑已经全面完工,吊车等大型机械仍在紧张工作,“江水进入管线后会产生气体,形成气蚀,如果不排出,会对管线造成危险,也会影响水源调度。”刘峻伟进一步解释说:“一个鸡蛋大的气体也可能瞬间变得很大,对管线内壁造成破坏。”
不影响高铁正常运行
据千龙网报道,东干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首次实现了隧洞盾构施工时高铁正常运行不限速,这是南水隧洞在“穿越”时突破的最大难点。
据东干渠项目部部长刘峻伟介绍,东干渠输水隧洞需要穿越4条铁路、9条轨道交通、9条高速公路、77座单体桥、31条等级公路、18条河流以及600多条地下管线,这为施工带来了一些难点,也让施工程度趋于复杂化。“在44.7公里中,共有37个特一级风险。”刘峻伟说,其中最大的一个难点就是京津城际铁路的穿越,该工程首次实现了隧洞盾构施工时高铁正常运行不限速。
刘峻伟表示,由于施工造成的震动容易对高铁的信号造成干扰,因此,高铁方面对施工的要求非常严格,沉降指标须在2毫米以内。“为此,我们在高铁的两柱之间分别各打了一排长度为8-10米的隔离桩以分担震动,最终实现了在指标范围内成功穿越。”
南水北调大事记
2005年9月,中线穿黄工程开工。
2013年12月25日,干线主体工程胜利完工。
2014年6月5日,黄河北总干渠充水试验。
2014年7月3日,黄河南总干渠充水试验。
2014年9月21日,丹江水头到达郑州境内。
2014年9月29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全线通水验收。
2014年10月8日至16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质量评估,评估结论为优良工程,已具备通水条件。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
南水北调:东线和西线
南水北调研究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总体布局被设计为3条调水线路,即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
东线全长1154公里,每年将输水143亿立方米。输水口起于长江下游的苏州,全线穿越江苏、安徽、山东和河北省抵达天津市。
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是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战略性工程。据初步研究结果,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最大的引水量约170亿立方米,供水范围为青海、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古6省、区。
(综合中新网、中国网、千龙网、大河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