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9 13:57:00|来源:中国民航报|字号: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被曝已接受调查20天了。
最新的消息来自财新网——继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因涉嫌受贿,被吉林检方采取强制措施后,日前还有财经频道的3名工作人员相继被带走调查,一位是财经频道制片人王世杰,另外2人为财经频道的某年轻女主持人和某女编导。至此,财经频道已有5名人员涉案。寥寥数语,引人联想。
郭振玺真正出名是在6月1日,当天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发布消息称:“检察机关以涉嫌受贿犯罪依法对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总监郭振玺、制片人田立武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这让只认识财经频道主持人的人们迅速记住了郭振玺。可以想象,任谁站在央视的这个平台上都会手眼通天,大佬出事必是大事。
郭振玺何许人也?《新民周刊》报道,郭振玺出身山东农家,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成为广电部办公厅秘书。2年后,他调入了央视经济部做记者,此后历任编辑、制片人、广告部副主任,并在2001年得到了第一个重量级职务:广告部主任。郭振玺渴望成功。有人说,央视广告部的那句著名创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郭振玺的内心独白。
郭振玺的舞台确实很大。在央视的22年,他长袖善舞,与高层接触密切,对上很讲江湖义气。他一度同时管辖广告部和经济频道两大核心部门,后来负责两档重量级节目—— “3·15晚会”和“中国年度经济人物评选”。 对于这两个节目,观众可谓只知其表不知其里。早在今年1月,天涯社区的“传媒江湖”频道上,就有帖子称“某公司老板为了当上年度人物,给他(郭振玺)几百万原始股,还有某国企董事长为了压制企业内部对他的质疑声,当选年度人物,给了他几百万元的好处费”。
流言成为现实。郭振玺的落马,也让这两档节目一时被视做媒体寻租、利益输送的“范本”。《企业观察报》报道,郭振玺被查,许多企业家拍手称快。只因郭振玺左手“3·15”打企业,右手“年度经济人物”拉企业,向多家企业输送利益,控制多家公关公司,大肆敛财。
毕竟,“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有关部门公布调查结果前,一切只是猜测。而循着郭振玺属下被调查的轨迹,我们可以窥视“冰山一角”。田立武的公开资料不多,曾任央视财经频道《幸运52》栏目的制片人是他的“金字招牌”。王世杰则是《再就业之友》栏目《劳动·就业》栏目的制片人。除此之外,他更敏感的身份是财经频道运营组的财务总管,掌管着整个财经频道的资金,有“大内总管”之称。
截至本文刊发时,“某女编导和某年轻女主持人”还不知姓甚名谁。她们是被调查对象,还是仅为协助对郭振玺的调查,也不得而知。据了解,该女主持人在被带走之前并无征兆。6月12日,本来还排了她的直播节目,但台里临时联系不上她,险些导致节目“开天窗”,不得不临时找其他主持人顶替。《新民周刊》提到,郭振玺当了频道领导之后,价值取向就发生了变化。央视工作人员曾经“吐槽”:“财经频道的漂亮女记者、女主持人升职非常快,而且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一时令人大有‘不重生男重生女’之感。”
放眼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已有20名省部级官员落马。郭振玺虽为央视实权人物,但级别不足为道。然而他的“被带走”,却着实掀起了一场热议。有人认为,这是继诸多媒体人纷纷倒在反腐利刃下的延伸。也有人从中纪委 “外围布局”的办案思路揣测,此乃曾担任央视副台长的原公安部副部长李东生案持续“发酵”。
针对郭振玺被查,媒体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有文章认为,除了权力、媒体之外,企业和企业家恐怕也不得不反思,必须尽快从对传播的功利心中醒过来,不要认为给钱就能“解决问题”。
对于骂郭振玺时将财经频道“一勺烩”的现象,《环球时报》指出,将财经频道所发挥的作用同郭振玺案进行实事求是的切割,这很有必要。对郭振玺案必须依法严查严处,对财经频道,它若有问题当然也应坚决纠正。但我们应鼓励它继续在舆论监督方面追求公正,不手软。我们反对曾被财经频道批评过、监督内容也被坐实的企业和个人,借郭振玺的落马掀起“翻案风”。
从宏观角度观察,在反腐风暴持久有力的冲击下,上至苏荣这样“根基深厚”的高层领导,下至郭振玺这样的实权小人物一一现形,正印证了那句“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反腐败没有死角,灯下黑并不存在,我们期待着郭振玺案最后揭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在没有摧不毁的冰山。
郭振玺,财经频道,制片人,年度经济人物,吐槽,环球时报,范本,发酵,新民周刊,幸运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