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资讯>>2014APEC专题>>我在现场>>黄达>> 正文
2014-11-07 18:23:00|来源:海外网|字号:
商务部举行媒体吹风会。姚海龙 摄
海外网11月7日电 今天下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商务部政研室主任沈丹阳,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杨翠红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以全球价值链推动亚太经济体合作与发展为主题的吹风会。
在谈到全球价值链与就业的关系时,沈丹阳表示,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价值链链接最为紧密的地区。全球价值链合作将推动亚太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各经济体参加全球价值链合作有助于实现自身产业国际化和就业增长。
据悉,在今年5月于青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中,批准了中方和相关经济体共同提出的《亚太经合组织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和《全球价值链中的APEC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两个重要倡议。
沈丹阳透露,《亚太经合组织促进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是世界首份全球价值链政策纲领,它将与《亚太经合组织贸易增加值核算战略框架 》一起被列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共同宣言中,为APEC全球价值链合作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会上,杨翠红表示,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拉动了中国的就业,也给贸易伙伴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据研究表明,2012年,中国美白外美元货物出口对拉动中国就业59.0人次,但中国货物出口总量较大,一共产生了12097万个就业岗位,对促进国内就业作用显著。
“虽然中国单位出口对本国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小,但总出口对促进国内就业作用显著。”杨翠红介绍说,“其中,每百万美元一般贸易出口能带来的就业为82.7万人次,而加工贸易为26.5万人次。”
而在贸易伙伴方面,有数据显示,中国单位进口对印度的就业拉动作用最大,其他依次是韩国、欧盟和日本,美国最低。从拉动的进口来源地就业总量看,2012年中国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印度对这些国家或经济体拉动的就业岗位分别达到66.5万个、241.2万个、114.4万个、163.7万个和497万个。
对此,杨翠红指出,中国的进口给贸易伙伴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因为双边贸易总量和结构、主要贸易品劳动力密集程度的不同,所以对就业拉动的结果国别间有较大差异。(黄达)
商务部 亚太经合组织 吹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