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资讯>>2014APEC专题>>我在现场>>王栋>> 正文
2014-11-04 17:27:00|来源:海外网|字号:
外国媒体工作人员在观看中国文化展板 摄影/王栋
海外网11月4日电 2014年11月4日,国家会议中心新闻中心正式对境内外媒体开放。据媒体接待负责人介绍,目前注册参会记者共计4000余人,其中来自境外记者约占一半。
新闻中心现场注意到,多数外媒记者一进中心大厅便被浓郁的中国元素所吸引,不时驻足观看走廊两旁传统文化照片展示。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不仅是照片,哈氏风筝、北京空竹、北京泥塑兔儿爷、北京木版水印、北京皮影、北京剪纸的非遗传承人们也走进新闻中心,为中外记者做现场展示。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记者麦笛文在接受海外网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APEC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会让更多的来宾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他表示:“我认为本次会议是‘APEC遇上中国’。虽然APEC的主要议题是面向经济,但文化同样贯穿整个会议。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是亚太区域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另外,麦笛文表示,自己很喜欢中国京剧等传统艺术,刚才在入口看见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展台,“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窗口,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它们。”
北京泥彩塑兔儿爷传承人双彦对记者表示,外国记者对他的传统手艺非常感兴趣。他表示,今天媒体中心刚刚开放就有外国记者上前拍摄采访。他表示,兔儿爷是北京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里面,“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让它们走向世界。”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会场浓浓的中国味里,也四处展露着“国际范”,各项准备工作细致入微,体现着国际化会议的水准,也吸引了下届APEC会议的主办国菲律宾前来取经。
记者在现场采访到菲律宾驻华使馆工作人员,他向记者表示:“中国在举办国际会议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我这次是前来学习媒体中心的组织工作。”
来自香港商业电台的记者雷子健也认为,媒体中心的准备工作非常完备,细致入微。他向记者表示:“从软硬件来看,这次会议的准备情况都很好。”
会议的“国际范”不仅体现在组织水准,更体现在世界关注。记者注意到,会场内媒体人不仅来自亚太地区,更有欧洲、非洲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前来报道。APEC在中国的举办,正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坦桑尼亚《每日新闻报》财经记者阿巴杜·伊利纳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世界已经变成地球村,亚太地区经济状况将影响世界,非洲也在关注着亚太。
阿巴杜告诉记者,自己常驻中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切身感受者。现在中国是亚太地区和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每一条消息都会引起的关注。他介绍说,这次不仅坦桑尼亚媒体,包括加纳、尼日利亚在内的非洲媒体也一起来到了媒体中心。
11月5日,APEC会议周将正式拉开帷幕,那些流光溢彩的中国元素将如何绽放,那浓浓的国际范将如何体现,值得期待。(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