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8 09:50: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习近平称,近些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同时指出,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 |
海外网10月28日电 据央视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10月27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
习近平称,近些年来,我国智库发展很快,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同时指出,随着形势发展,智库建设跟不上、不适应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
习近平提出,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
多次重要场合提及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发挥思想库作用”。要“加强决策的论证、听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 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将智库发展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媒体称其为迄今为止中央最高领导专门就智库建设做出的目标最为明确、内涵最为丰富的一次重要批示。
2013年12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中国智库数量可观 缺乏国际影响力
问题来了,中国智库的现状如何?
据人民日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智库总数为6826家,美国智库以1828家位列第一,中国智库以426家位列第二。
在全球顶级智库榜单中,也有6家中国智库位列前100。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位列非美国的全球顶级智库第九名。其余分别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尽管中国智库数量上堪称“全球第二智库大国”,但起国际影响力仍然相对滞后。人民网评论指出,“相比中国遍及全球的国家影响力,中国智库发展严重滞后,远未形成与国家发展相匹配的决策咨询力和国际影响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报告则指出,中国在智库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报告称,中国智库有2/5是党政军智库,其中“国字号”智库又占党政军智库的30%左右。此外,中国智库还存在东西分布不均、民间智库先天不足、 地方智库影响力小等问题。
智库发展 需建合理体制机制
中央多次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学者深受鼓舞。据中国信息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隆国强在接受“国研智库论坛2014”年会上表示,“中国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因为当今中国对智库的需求非常强烈。”
对于当前中国“官办智库‘大而不强’,高校智库‘曲高和寡’,民间智库‘弱而无力’”的现状,他认为,“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智库发展道路,建立一套适合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报告则以国外智库经验建议,智库之所以能保证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主要因为四个成就因素:良好的环境、充足的需求、高质量的产品及全方位的传播营销。此外,中国智库的发展还要加强“责任意识”、“全球意识”和“品牌意识”的引导。
针对中国智库提升国际影响力,人民网金台观察10日刊文提出三点建议,文章认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开拓国际化的视野,将智库建设纳入到国家外交大战略的体系中来运作。
建立中国整个外事部门与各级智库之间的广泛联络、沟通机制。
其次,还可以利用中国先进智库培训国外官员等方式,为国家外交大战略的实施与推广,广交国际朋友。
此外,建议新型智库可以加大与欧美著名高校、机构合作,设立欧美分部,在思想领域上广泛与当地交流,与此同时,主导欧美智库界对华研究议程,购买当地最上乘、最助于中国发展的思想产品,并向当地推广本国的理念与思想。
(文章综合人民日报、中国信息报、人民网、央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