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2 15:22: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9月12日电 美国著名外交杂志《外交政策》10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巴拉克·奥巴马的“懦夫”外交政策》的文章。文章指出,不少美国人认为奥巴马在处理外交事务上缺乏“韧性”,就连自身民主党人也称奥巴马“过于谨慎”。本文则主要是反驳这种说法,称使用武器去杀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全文摘译如下:
不少美国人认为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缺乏韧性。据皮尤研究中心8月份公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54%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在制定外交政策以及处理国家安全事务方面的“韧性不足”,相比2009年6月的调查结果上涨了不少。
如今,美国人认为奥巴马不再是最有韧性的民主党领导人。CNN/ORC今年3月份展开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4%的美国人认为希拉里·克林顿拥有“应付危机的足够韧性”,而只有53%的人认为奥巴马更有韧性。就连自身民主党人也称奥巴马“过于谨慎”。9月7日,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卢泊斯伯格表示,他认为奥巴马应该意识到自己应加强处理外交事务的力度。
正如“领导能力”一样,“有力度”也是总统处理外交事务时必备的因素。如果美国领导人是力量的化身,那其将对同盟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对手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然而,事实上美国国内也存在不少关于领导人外交政策的争议。当谈及“力度”和“韧性”之时,又有多少人知道其本质含义呢?
现实世界中,总统的韧性往往是与轰炸他国或者威胁要轰炸他国联系在一起的,但事实上这种思路是错误的。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的军事体制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人害怕美国总统的宣言。世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意识到,美国有足够的能力去发动战争。白宫发言人乔希·厄尼斯特上周表示,如果有必要,奥巴马总统不会吝啬使用武力。与此同时,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罗兹称,美国已经明确表示愿意使用武力结果国际纷争。
如果使用武力能够给总统的韧性加分,那奥巴马也能得分不少。问题是,他清楚地意识到,利用武器去杀人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
总统显示决心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通过花钱去购买轰炸他国所需的军力和武器。美国前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上周称,俄罗斯的核武库明显比美国多,在未来的6年里,中国也会创建更多军舰。按照这种逻辑来说,强大并不断发展的美军应该阻止恐怖主义继续存在以及战争的发生。(此外罗姆尼还称,美军现在的目标就是维护全球秩序和稳定。)
然而不幸的是,有证据表明,情况并非如此。有不少人认为,增加国防开支会助长恐怖事件发生。事实上,1991-2001年期间,美国处理全球恐怖袭击事件的经费一直在增长。然而,据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增加国防开支与全球武装冲突事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此说来,将增加国防开支与减少国际冲突联系在一起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谈论领导人的韧性也是最没有意义的事情。的确,在处理外交事务上,奥巴马确实不够强硬,但没有证据表明强硬的外交手段能够产生一个更好的效果。《纽约时报》报道称,鉴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事,美国新泽西州长克里斯·克里斯蒂今年3月份向共和党激进分子暗示道,他或许能够阻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美国外交观察家马特·杜斯上周在推特上发问:“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像动作片明星一样的政客?令人感到悲剧的是,几乎所有的回答者都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一些总统候选人言辞强硬但事实上作风并非如此的原因在于,外国领导人的要求越极端、越具体,那美国总统的信誉度会变得越高。2012年8月18日,奥巴马首次明确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而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并不明智。
奇怪的是,当对韧性持否定看法的人被问到支持什么样的代替政策时,他们首先会说,如果总统之前能够更强硬些的话,那如今糟糕的局面就不会出现了。韧性本身不足以实现美国所有盟友及对手的愿望,但它的存在有期限,必须不断得以更新,也应该被外国人当成永久的提示。(心遥)
海外网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外媒集萃 奥巴马 懦夫 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