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5 08:17: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9月5日电 《外交学者》杂志9月4日发表了题为《中国庆祝“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文章,称中国最高级别领导人悉数出席纪念活动,对于当前的中日关系具有重要的暗示作用。
“抗战胜利纪念日”是在今年2月27日被最新确立的纪念日,由中国立法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用来纪念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
9月3日,是中国首次庆祝“抗战胜利纪念日”。当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以及中国中央政治局的其他五位常委均出席了相关的纪念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七位常委肃立默哀,并向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敬献了花篮。一同参加活动的,还有同样参加过战争的老兵、烈士家属,以及曾经在战争时期向中国伸出过援手的国际友人代表。
另外,习近平主席还就二战遗产这个主题发表了讲话。他特别指出,日本在二战中犯下了错误,给整个亚洲带来了灾难。但是,日本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足够的忏悔,中国希望日本可以正确对待历史,以此作为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
然而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却一直试图解禁日本自卫队,这似乎是一种回归军国主义的行为。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不允许对历史的否认或扭曲,也不会允许军国主义的复兴。
“抗战胜利纪念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人们认清历史,还有助于在中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其中一个决定性因素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而另一个关键因素,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已经遭受了一个世纪的外国侵略之耻辱之时,中华文明受到严重的威胁,中国共产党以先锋的姿态,团结领导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并击败敌人,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不仅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领导战后的中国重塑了昔日的强大之势。对于现代中国来说,抗日战争既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也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场战争既是中国遭受的最大羞辱,也是中国承受的最后一次羞辱。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自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便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中国梦”的道路。
当前,日本企图否认历史,甚至企图恢复军国主义传统。“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仅适时地展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侵略者的角色,而且表现出中国捍卫战后和平的国际秩序的态度。
对于中日当代的外交关系,习近平主席在纪念活动的讲话中已经明显地暗示,如果日本政府不愿作出某种让步,中国政府无法与安倍沟通。11月,APEC峰会即将举行,届时中日领导人是否能进行双边会晤?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情况似乎不容乐观。(梦异)
海外网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抗战胜利纪念日,中国,日本,安倍晋三,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