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7 09:18: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8月27日电 在美国,社会化商务(Social commerce)是一个新名词,很多人对它并不熟悉。有些人认为它指的是社交网站上那些烦人的广告。但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社会化商务是指,使用社交网络进行电子商务交易。
在中国,社会化商务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并成为进行电子商务的中间力量。
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报道,当“冰桶挑战”在Facebook上呈现病毒性传播的时候,中国消费者正以更全面的方式使用社交网络。与上传一些无聊的视频和图片不同,中国人更喜欢用社交媒体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向朋友征求意见,选择想买的商品等。
《福布斯》网站报道称,阿里巴巴旗下的购物网站—天猫商城,将社交媒体整合为由顾客推动的商品评价和推荐系统。顾客可以通过该系统对产品描述的准确性,送货速度和客服的满意度等进行评分。任何对该产品有兴趣的顾客都可以看到分数。天猫商城会宣传推广那些分数高的产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鼓励商家给消费者提供更好产品和服务的良性循环,消费者处于这一循环的中心。
电商公司睿域(Razorfish)的执行主席Vincent Digonnet认为,中国已经在社会化商务方面领先西方国家十年。在接受全想中国(Thoughtful China)的采访时,Digonnet先生给出了中国在此方面领先的3个理由。
首先,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在很大程度上与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是重合的。在西方国家,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都是新入学的大学生,他们很少有收入来消费。有消费能力的人以5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居多,但这些人几乎不使用社交媒体。而在中国,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比那些年长的人拥有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收入也更高。这些80后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很活跃,同时,他们也是中国消费者的主体。
其次,中国人热衷于在社交网络上进行创作。Digonnet估计,在西方国家,100个人中,有一个人是真正的内容制造者,有9个人会转发,评论以及推广,剩下的90个人只是浏览。但是在中国,30个人是内容制造者,50个人会对内容再创造,只有20个人是被动的看客。每个月,约70%的中国网络用户会发布在线评分和评价。相较而言,只有不到20%的美国人会这么做。
最后,西方人使用社交媒体与朋友联系,他们发布自己孩子的照片以及闲暇时的生活感悟。但在中国,社交媒体用户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需要与自己的同龄人进行真正的对话。当谈到消费话题时,他们会对买什么产品,去哪儿买,产品的功能,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产品分享自己的观点。对中国人来说,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一个实用的工具,而不仅仅只是与朋友联系玩耍的虚拟社区。
《福布斯》报道指出,在中国的社交化商务领域,有许多令人兴奋的创新。目前,移动通信平台—微信,拥有超过5亿的用户,它的功能远不止社交媒体工具这么简单。微信用户可以在他们与朋友聊天的时候打车或者订酒店。微信用户拥有电子ID(使用QR码),对讲机,还可以使用摇一摇功能去添加联系人。但西方国家并没有类似的应用软件。今年早些时候,在两天之内,曾有500多万人将自己的微信账号与银行账户进行绑定。微信有可能成为一个集电子钱包,基于位置的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移动和社交化商务平台。
展望未来,中国还将在移动商务方面引导创新。中国目前已经拥有7亿活跃智能手机用户。人们在中国的购物方式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在西方国家,电子商务大多是以电脑为基础的,手机只是电脑的补充工具。但在中国,手机主导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数据,中国大约有75%的人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2013年,中国有55%的顾客使用手机进行支付,而美国只有19%。
中国人使用手机的方式远比电脑灵活。十年前,中国人就用短信来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歌手,而美国现在才刚刚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企业已经开始用短信来获取客户的反馈,政客也已经开始用手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
过去,很多创新都起源于西方,并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但这种情况即将改变。我们希望在社会化和移动商务方面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创新。这些创新将重塑全球商业格局。(宇萌)
海外网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社会化商务,移动商务,中国,创新,微信,天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