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5 17:0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8月26日电 近一个月,中国电影产业因两个31岁的《福布斯》名人,郭敬明和韩寒,而震惊。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3》,改编自其发售两个月销量即达140万本的同名小说,该电影上映当日,票房收入超过1.1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国内2D电影的记录。而在7月24日上映的韩寒电影《后会无期》,票房表现同样出色,目前已经超过7亿元人民币。这两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成绩均超过了《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称,郭敬明和韩寒一直以来都是竞争对手。两人都是最畅销及最有争议性的作家,他们的版税分别为1.2亿元人民币和5120元人民币,现在两人又都在电影业引领风暴,创造了中国“粉丝电影”的新时代。
据《福布斯》网站报道,2013年,中国的电影票房达到了216亿元人民币,比2012年上涨了27%。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前十的影片总计进账56.58亿元人民币,比进口影片票房前十的收入多出了11.31亿元人民币(45.27亿元人民币)。《福布斯》报道认为,近年来,中国电影院数量的大幅增长提振了电影票房,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的数据,中国每天会开设13个新电影院。此外,《福布斯》报道还分析了3个促使中国电影票房高涨的原因。
1. 年轻人市场的崛起
2009年,郭敬明对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表示,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将这一代人的渴望和局促不安连接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并不能理解老一辈作家所描绘的生活。而我是一个与他们年龄相仿的作家,写的东西也与他们的生活非常接近,因此他们喜欢我的作品。”
郭敬明和韩寒一直处于中国网民讨论的中心。他们都是独生子女;都品尝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批成果,也都在2014年用自己的电影展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
郭敬明的《小时代3》探讨了4个居住在上海的年轻女子之间的友谊及情感纠葛,她们被大量财富和诱惑所围绕。在电影中,郭敬明为他的年轻粉丝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盖茨比式的大都市梦想。在上海一幢价值1亿元人民币的房子(郭自己的财产)内,摆满了时尚大牌,那里有宾利车,闪耀宴会厅的香槟,还可以与成功且有吸引力的男人女人们约会。
相比之下,韩寒的《后会无期》是一个当代理想主义故事,这是一部以两个中国东部年轻男子为主角的公路电影。作为一个知名赛车手和博客博主,韩寒试图从其他的方向,来展现中国年轻人的坦率生活。很多中国年轻人同影片中的人物一样,有时会在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上迷失方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年轻人的成长中伴随着个人主义和消费的萌芽,常见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他们与西方国家的同龄人更为相似。
郭敬明和韩寒都在蓬勃发展的年轻人市场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2. 热钱涌入资本市场
2013年,传媒股上涨103.29%,在A股市场中位列第一位。根据万得资讯(WIND Information)的数据,媒体行业在A股市场有54家上市公司,市盈率达到了46.54倍。
今年3月,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了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发行的60%股份,并将其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在上海电影节上,腾讯集团宣布,他们会推出6部电影。大数据分析将被用来预测未来市场走势,而手机媒体推广也会推动票房大热。互联网和电影产业的结合,不仅将改变商业模式,同时也影响到电影的内容和制作。
《小时代3》的投资模式就进行了改革。有超过10万名网民对这部电影及其续集《小时代4》进行了投资。每100元人民币的年投资收益率是7%。作为制片人,这些参与投资的网民有机会见到电影明星,获得独家发行的电子杂志和明星的亲笔签名照片,还可以竞拍电影道具,并前往拍摄地点。《小时代3》从网民那募集了近10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作为电影制片人,这些人还鼓励自己的朋友去电影院观看,以保证电影的高票房。
3. 社交媒体的胜利
郭敬明和韩寒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都超过了3000万,因此双方粉丝在社交媒体上展开竞争并不稀奇。这也是两人电影之间相似处被分析最多的地方。两人电影的所有要素都被进行了细致观察:粉丝的关注,公众影响力,粉丝的性别,在微博上的转发和评论数,预告片和有趣花絮的传播度等。因此,如果抛开影片的艺术方面,只专注于商业因素,票房的最终表现就相当容易预测。
当我们从商业角度仔细研究郭敬明的商业及文化模型,就会发现他是成功商人的最佳范例。他在市场定位,产品研发,品牌和产品线延伸,内容提供,广告及推广,数字化和多渠道媒体营销等方面来经营他的公司。在某种程度上,韩寒正在追随郭敬明的脚步。
《福布斯》报道认为,如果只看到这些成功的方面,中国电影产业似乎是蓬勃发展的,不过,中国电影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 过热的电影资本市场
电影公司股票在A股市场上表现良好,但他们的估值飙升已经令投资者开始质疑这些公司真正的价值。例如,美国影业公司梦工厂的市值大约为119亿元人民币,但中国的华谊兄弟公司的市值却有301亿元人民币。有业内人士将中国电影产业过热归因为A股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换句话说,泡沫正在快速形成。
事实上,泡沫破裂是有一定迹象的。据报道,2014年媒体股的总市值平均增长率为6%左右,这要低于创业板指数的14.4%。华谊兄弟的市值也下降了12%。虽然华策影业同比增长72.7%,但光线传媒和华录百纳却分别下跌了66.64%和27.92%。
2. 进口外国电影有限 商业模式不同
目前,中国每年的进口影片不超过34部,因此与其他市场不同,中国的国产影片面临的竞争较少。
在财务方面,国产电影的票房是这样分配的:首先,利润的8.3%要上缴给国家,然后再将剩下的部分分为三块。电影制作人会得到30%多一点,发行方得到大约10%,影院获得50%。三方需要共同负责宣传。相较而言,外国电影制作人,发行商和影院的分配比例为35%,17%和48%。但是为了吸引观众,外国影片制作人必须承担所有的宣传费用。这种安排显然对外国电影制片人不利。
3.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
在中国,国产影片总收入的80%来自于电影票房。而在好莱坞和欧洲,票房只占总收入的30%。剩下的70%来源于DVD出租,销售,相关游戏,玩偶,商标使用许可,软广告,以及在线和电视广播的版权使用等,因此,中国距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仍有一段距离。
所以,不要被对全世界电影人都具有吸引力的票房数字所迷惑,也不要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像郭敬明和韩寒一样成功。中国电影产业想在全球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宇萌)
海外网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韩寒,郭敬明,《后会无期》,《小时代3》,中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