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6 14:01:00|来源:海外网|字号:
戴着“脸基尼”的中国大妈们
海外网8月16日电 近日,中国大妈再次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不过这次不再是抢黄金或是广场舞,而是由于一种被称为“脸基尼”(英文称作Facekini)的“防晒神器”。而在外国时尚杂志CRFashion Book的网站中也有一组名为《在阳光下遮面》的图集。据悉,模特们以夏日为主题拍摄的一组时尚写真就是以青岛大妈们所戴的防晒头套作为了灵感。又一次,中国大妈吸引了外媒的关注。
“脸基尼”用处多 防晒、防叮咬、防身份泄露
澳大利亚新闻网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脸基尼——席卷中国的一股新热潮》的文章。文章中提到,虽然澳大利亚人喜欢在夏日的海滩上晒黑,但这在中国青岛却是不同的。为了保持皮肤避免阳光暴晒,很多人都使用了像是巴拉克拉法帽式的防晒头套。在中国东北部的这一沿海城市中,“脸基尼”这种奇异的新趋势正在被游泳者们接受。
澳大利亚新闻网评论称,虽然像是在澳大利亚这样的地方将皮肤晒黑是一种常态,但青岛人更偏爱白皮肤,这可能和一句中国俗语“一白遮百丑”有关。而对于亚洲人不喜欢晒黑的原因,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则认为,晒黑在亚洲人看来可能意味着是在刺目的阳光下长时间从事艰苦劳动,因而会与社会地位较低联系在一起。
该网站报道称,这种头套虽然看上去有些奇怪,但是它也有其他的好处,像是可以防止水母蜇伤、蚊虫叮咬等等。也有说法称,如果购买一个颜色鲜艳的“脸基尼”,就可以吓跑那些害怕这种明亮颜色的鲨鱼。
美国Jezebel网站的文章则表示“脸基尼”是这一季节中游泳的必备品。网站提到,“脸基尼”早在2005年就作为一种保护人的脸庞免于在游泳时晒伤的革命性产品予以推出,而在近10年之后,“脸基尼”自中国青岛的海滩开始再次变得流行。据悉,大部分戴着这种“脸基尼”的人都是中年退休人员,也就是人们口中的中国大妈。大妈中的许多人表示自己选择戴这种面罩是因为会对在公共场合穿着泳衣感到不安,而“脸基尼”会使她们的身份不会为他人所知,因此也就可以在不用担心遭人嘲笑的情况下继续游泳了。
社会应对中国大妈们多些包容
随着中国大妈们的“脸基尼”再次蹿红,社会对这些大妈们又多了些思考。《纽约时报》中文网此前曾撰文称,大妈这个词的起源还要从“抢金”开始。在2013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华尔街金融大鳄纷纷做空,然而一群来自中国的家庭主妇却逆市而动,横扫数百吨黄金。五一小长假过后,连香港的金店都几乎断货。“中国大妈”从此名扬天下。除了抢金以外,“中国大妈”们的事迹还包括起大早去菜场买打折的“一元菜”、在纽约、莫斯科等地跳广场舞等。然而,由于去年8月一支由当地华人组成的舞蹈队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中排练舞蹈的音乐声音太大被投诉,领队最后被警察铐走。尽管这支舞蹈队来自纽约当地社区,但是网友还是“一厢情愿”地冠之以“中国大妈”的头衔。网络舆论对此反应热烈,有的网友谴责美国欺负中国大妈,有网友则认为大妈们“丢人丢到美国去了”。
在一些广场舞大妈饱受争议的同时,外媒却在呼吁对她们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纽约时报》在其文章中表示,大妈们不管是抢购黄金还是跳广场舞,其实不过是“做回真正的自己”,她们的心态其实更放松,也更正常。一位大妈可能上午去抢购黄金,下午就坚持吃掉剩下的饭菜。这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因为她只是想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原则过日子而已。当人们视“中国大妈”们为异类的时候,倒不妨自我反省一下,看自己是否同样抱有某些思维定势甚至偏见。
法国《欧洲时报》也刊文指出,人们需要以平常心看待长期饱受争议的广场舞大妈,不要将她们看作另类群体,而应当视为时中国社区文化中的一个元素。接纳、包容并规范广场舞,才是社会的责任。
而对于7月末一位喜欢跳中国广场舞的大妈徒手抓住一名闯入金店、持菜刀试图抢劫的35岁男性一事,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新闻网则笑称,面对如此的中国大妈,那些试图通过叫喊、用狗进行威胁以迫使大妈们停止跳舞的邻居们,以后需要三思而后行了。(冬虞)
海外网编译,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大妈,脸基尼,时尚,广场舞,防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