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

西方国家推销“大炮”换黄油

2013年06月29日08:12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字号:

  经济学理论中,“大炮和黄油”的比喻被用来讨论军费开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权衡,同样的钱,用于“大炮”购置的费用增多,也就意味着黄油购买的减少。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日前发布报告称,2008至2012年,全球的军火贸易增长30%,这对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来说,未必是好事。

  “爆炸性”增长

  该报告共研究了全球3.4万个军火采购项目,结论称,到2021年,亚洲强国的国防开支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军火最大消费国。

  报告称,2008年至2012年,全球军火贸易增加了735亿美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还将增加一倍以上。届时,全球军火贸易将出现“爆炸性”局面。

  而从军火流向来看,绝大部分军火被亚洲国家采购。

  韩国、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家都非常重视研发和引进新式武器装备。

  如韩国宣布要研发射程达800公里以上的导弹,计划在延坪岛部署从以色列引进的“长钉”导弹。

  菲律宾国防部长向外界透露,菲正加速采购最新武器装备,未来5年用于保障国家安全的装备现代化项目多达138个。2009年12月,越南与俄罗斯一次性签订了价值12亿美元的6艘潜艇购买合同……

  在2012年全球20大项军火交易中,印度占了6项。2010年,沙特与美国签订的一份军火协议金额就达610亿美元。

  据俄罗斯世界军火贸易分析中心统计,按军火出口合同额计算,2012年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根据初步评估,美国2013年军火出口合同额可能超过创纪录的2011年。

  随着销售方向的变化,西方军火商在这种转变之下,也进行了战略调整,要么出口军火到亚洲,要么减小规模。众多公司选择了与亚洲国家合作,洛克希德马丁、波音想把日本、印度和韩国作为兜售军火的国家,但必须也与这些国家的国防企业合作。

  战争的需要?

  地缘政治热点催生军火交易的繁荣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读过《货币战争》的人都知道,历次世界大战以及知名战争的背后,都是摆脱金融危机的目的在发挥作用。

  如今这种观点仍然大行其道。俄罗斯地缘政治学院军事专家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发表了一篇名为《世界大战是走出全球性危机的途径》的文章,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实质是文明危机,归根结底是一系列全球性矛盾引起的。这些矛盾具有对抗性,若不损害某些大的地缘政治主体利益,危机将得不到克服。不断发展的危机会引发新的全球性战争,且只能根据战争结果来解决。

  西方国家对主权国家的干预也客观上促成军火贸易的繁荣,这在一些西亚北非国家的变局中可以得到明证。由于某些西方国家滥用武力,试图在东亚、中东、北非等地区制造动荡局势,一些小国和弱国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出现了通过进口武器强化自我武装来维持和平的现象,但这种和平是极不稳定的。

  黄油来得更实惠

  要大炮还是黄油,这不仅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一道难题,还是决策者政策制订时的障碍。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大炮生产多了黄油铁定就少了,反之亦然。

  军火贸易的火爆显示出一个危险信号。但历史有证,买大炮表面上催生了防卫力量的强盛,但客观上却得不偿失。在二战中,希特勒在大炮和黄油的矛盾上走了极端,最终失败。

  但大炮和黄油矛盾的真正解决,有的时候并不取决于内部决策,而是根源于外部秩序的不公正。如果西方停止所谓的干预主义,减少人为制造地区紧张形势的机率,各国尤其是小国根本不会考虑在大炮上过多地支出。

  值得庆幸的是,在经历7年的艰难谈判后,联合国在4月2日以54票赞成的情况下,终于通过了《武器贸易条约》草案。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监管年交易价值700亿美元的常规武器和预防数十亿美元的非法武器交易的全球性条约。

  有专家认为,虽然这个条约是一些西方国家对某些冲突地区或意识形态有差异的国家进行的武器禁运,有歧视性限制,国际社会达成统一共识还需要时日,但毕竟,这在两者的矛盾中至少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分享到:

(责编:王栋、于海军)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