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0日08:15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摘要: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面对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孤立的中国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中国的持续崛起有赖于成功融入世界体系。 |
当地时间5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后,共同会见记者。(中新社发 郭金超 摄)
应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当地时间23日晚乘专机抵达苏黎世机场,开始对瑞士进行正式访问。抵达时,瑞士联邦副主席兼外长布尔克哈尔特等到机场迎接。(中新社发 郭金超 摄)
中新网5月29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9日刊载题为《中国“择友”新标准》的专栏文章。文章指出,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面对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孤立的中国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中国的持续崛起有赖于成功融入世界体系。所以李克强总理首访选择亚洲四国是正当其时的,它一方面可以平衡东亚局势,另一方面可以在欧洲寻找有利的经贸伙伴。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首次出国访问的行程让很多人感到意外。在亚洲,他选择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在欧洲则是瑞士和德国。的确,久拖不决的边界争议让中印关系充满挑战;在欧洲,以法国和英国的规模,以及与中国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来看,似乎是更合理的选择。
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大国。在未来十年里,中国经济有望在总规模上接近美国,而这将不可避免地深化并拓展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孤立的中国无法发挥其全部潜力,中国的持续崛起有赖于成功融入世界体系。
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增强,面对以美国为首的、排除中国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中印关系的持续发展可以在东亚制衡美日联盟产生影响。
欧洲虽然经历了经济危机,但仍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而且就其经济规模以及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的领导力来说,具有优先的重要性。李克强首次出访选择德国和瑞士显示了中国在欧洲选择伙伴时秉持的标准:经济上稳定,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影响力,地理上处于欧洲心脏位置。
德国、瑞士都和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政治经济关系。两国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进入中国投资。事实上正如李克强指出的,瑞士电梯公司迅达集团(Schindler)与中国企业成立了1979年之后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85年德国在中国成立的两家著名的汽车合资企业(德国大众分别与“长春一汽”、“上汽集团”成立)都已成为市场领导者。
与德国、瑞士相比,其他欧洲主要国家都不具备和中国形成长期伙伴关系的条件。首先要考虑的两个国家,即法国和英国,和中国的外交关系都曲折反复。英国和法国均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而且看起来两国都还要经历多年的经济困境。在其他国家中,意大利似乎面临着严峻的内部治理问题,而且像西班牙一样,很难维持国内经济的稳定。
而且,李克强访问瑞士还有一个特殊原因,就是要给2010年就开始协商的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画下最后的一笔。这将是中国与外国达成的十多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瑞士经济总量位于全球前20之列,而且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这项协议为中国企业在欧洲心脏位置赢得了一个平台,可以借助其开拓欧洲市场,寻求新技术。对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的期待最近已激发一波中国对瑞士的投资潮。在2013年头三个月里,中瑞贸易同比增长100%多,其中瑞士维持着高额的对华顺差。
中瑞形成的紧密的经济关系相对来说是近期的事,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德国就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投资国和贸易伙伴之一。德国各个强大的产业,从汽车(大众、宝马、奔驰)、化工(拜耳)到工程(曼集团、西门子、蒂森)都在中国大举投资。
在欧盟试图以不公平竞争为理由对中国光伏和电子企业施加限制的争议中,德国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的有力战略伙伴。在华为因美国压力而被迫放弃开拓美国市场的情况下,无论对该企业还是中国其他的电子设备制造商来说,中欧双方就它们的贸易分歧达成良好的解决方案,都是极其重要的。这场中欧贸易争议现在急需高层介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克强对德国的访问正当其时。(贾尔斯·钱斯(Giles Chance)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