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近海至印度洋的广阔海域上,日本舰机对中国海军编队的跟踪、监视、骚扰甚至危险挑衅行动却仍在延续,甚至已成常态,中日海空安全的红色警报未曾间断。 |
资料图:日本P-3C反潜机
中国海军的三艘军舰于清晨5时许,从太平洋海域通过冲绳县宫古岛与冲绳本岛之间的宫古海峡,驶往东海海域——这是日本新闻网2月13日发出的一则报道。当天,该媒体援引日本防卫省发布的消息说,日本海上自卫队出动了护卫舰和P—3C警戒飞机对中国舰队进行跟踪监视。防卫省宣称,自卫队从事的是正常的监视态势。
连日来,日方紧盯中国海军编队动向,直到2月16日,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称,日本政府决定不对外公布自卫队“所搜集的、就中方舰船使用火控雷达进行照射的相关证据”,至此,日本政府自编自导的所谓“雷达照射事件”才告一段落。
然而,尽管如此,在中国近海至印度洋的广阔海域上,日本舰机对中国海军编队的跟踪、监视、骚扰甚至危险挑衅行动却仍在延续,甚至已成常态,中日海空安全的红色警报未曾间断。
抵近侦察呈现频密化态势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穿越第一岛链执行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附近,就经常会出现日本自卫队舰机鬼魅般的身影。它们时而远远跟在中国编队身后“偷窥”,时而紧贴编队近距离监视。对于初入大洋的中国海军舰艇,日本舰机还时常不顾国际惯例,多次采取危险方式骚扰中国海军舰艇编队。
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航力度与规模的不断加大,在第一岛链附近海域,中日舰机之间监视与反监视、侦察与反侦察的斗争日趋频密,日方已经将一些危险的挑衅动作作为给中国海军的固定“见面礼”。日本舰机对中国海军编队的高频率跟踪骚扰,不仅严重干扰中方的军事训练活动,还危害中方舰艇的自身安全。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国海军远海训练和亚丁湾护航行动实现常态化,各舰队编队远海机动能力获得很大提升,训练编队规模逐步扩大,日本自卫队舰机更加频繁地采取抵近侦察、低空盘旋等方式监视甚至骚扰中国舰艇编队的正常航行训练,并多次发生过日本舰机对中国海军编队采取高危挑衅举动的事件。
如2012年上半年,在某公海海域,中国舰艇编队实施舰潜合同训练任务期间,日本自卫队不仅派出数艘驱逐舰抵近跟踪干扰,其P—3C反潜机还不顾中方多次警告,在中国舰艇编队附近以50米的高度低空飞行,并强行投下数枚侦测中国潜艇位置的声呐浮标。在别国有水面舰艇护航的情况下,向其正在进行训练演习的潜艇抵近投掷反潜声呐,无疑是十分具有挑衅性的行为。
可以说,30余年来,日本舰机对中国海军编队的敌视性跟踪骚扰始终没有停止过。不同的是,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利用中国海军远海经验不足、舰艇机动性相对较弱,多次占了便宜。而随着中国海军舰艇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远海训练和反制能力迅速提升,日本舰机在海上跟踪与反跟踪、骚扰与反骚扰的对峙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越感”,甚至表现出了高度紧张的恐慌心态,这恐怕也是最近日方一反常态不断“爆料”声称在海上“受中国海军欺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监视背后尽显挑衅面目
从法律层面而言,各国实施海空监视行为应以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国际法规为前提,不影响他国舰艇海上航行安全,与他国海上军事训练或演习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通常,各国海军舰机之间的此类活动,一是巡逻查证,即通过派出舰艇飞机对途经本国周边海域的他国舰艇编队进行目标与航线确认,并判明其是否具有敌对性,以达到掌握周边海空情况,确保本国领海及领空安全的目的,这类行动一般为各国所普遍认可;二是跟踪监视,即在一定距离上对他国舰艇编队实施尾随和侦察。这类行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军事侦察性质,有可能影响到对方舰机的正常航行或训练,也会招致对方的反侦察与反监视。
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经常对中国海军编队进行的“第三类做法”,即海空骚扰挑衅,且这一行为已远远超出了国际惯例范畴。
潜在危险远超“擦枪走火”
事实上,海空骚扰挑衅的做法极不可取,它不仅可能威胁双方航行和飞越安全,更可能在特定情况下造成舰机相撞、使用武器等严重后果。日方的危险行径不仅仅会造成双方舰机之间的摩擦或“擦枪走火”,还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由于中日之间的海上对抗蕴含着过多的历史、地缘及现实因素。延续百年的海军仇怨、钓鱼岛主权归属、东海海域划界以及日本军事干涉台湾问题、干预南海问题的可能,使得中日海上对抗具有更多的现实性。
特别是随着日本不断“加强周边海空域警戒监视”,以及西南岛屿方向一系列军力部署动作的落实,中日在海上方向已经进入“主权争夺公开化”、“海上对峙常态化”、“油气争端危机化”的危险境地。
中国海监、渔政执法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艇在钓鱼岛海域的长期对峙已经存在迅速升级的可能。而日本军方对中国海军编队的不断跟踪、骚扰和挑衅,只会加剧双方军队的敌对情绪,中日之间很有可能陷入“安全困境”。来源:中国航空新闻网